原標題:40年間從落後農業省發展成爲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如何做到?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今年是廣東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舉行發佈會。

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介紹,40年來,廣東從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業省發展成爲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率先突破10萬億元、達10.77萬億元,財政收入達1.27萬億元、是首個超萬億元的省份,外貿進出口總額達7.14萬億元、約佔全國1/4,區域創新綜合能力躍居全國首位,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300萬戶、約佔全國1/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雙雙超過5萬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14家。

“回顧特區40年的發展歷程,廣東作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推動經濟特區在理論上、實踐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創新。”馬興瑞說。

經驗1: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馬興瑞說,在特區40年的發展歷程中,黨始終是把握方向、駕馭大局、引領前進的堅強領導核心。廣東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守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初心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羣衆不斷開創特區改革發展新局面。

經驗2:主動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馬興瑞表示,經濟特區是我國向世界開啓的“窗口”,根植着開放先行的基因。廣東充分利用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積極發揮毗鄰港澳、華僑衆多等優勢,率先打開國門搞建設,成立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外資銀行,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緊緊把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等重大機遇,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

他給出了一組數據:特區累計引進外資1500億美元、佔全省1/3,世界500強企業有300多家在特區投資。

經驗3:敢闖敢試、大膽探索

“改革創新是特區的靈魂,是特區與生俱來的重要使命。”馬興瑞表示,廣東始終堅持市場爲取向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大膽衝破思想束縛,堅持不爭論、堅決試,明確提出“允許改革失敗,不允許不改革”,率先推進價格闖關、土地拍賣、工程招標、證券市場等領域改革破題,探索出1000多項開全國先河的改革舉措,比如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誕生第一份勞動合同等,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經驗4:創新引領

馬興瑞坦言,特區從“三來一補”和加工貿易起步,在加快築牢產業基礎的同時,特區人敢於打破既有路徑依賴,準確把握全球經濟科技發展大勢,在全國首開先河重獎科技人員,大力吸引國內外創新要素集聚,率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構建起以企業爲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催生出華爲、騰訊、格力等世界級創新企業,闖出一條以高水平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目前,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9%左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全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爲全國的一面旗幟。

經驗5:堅持苦幹實幹

馬興瑞說,埋頭苦幹是特區精神的重要內核。正是在這裏,率先發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時代強音。40年來,一代代特區建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推動中央建設經濟特區的偉大構想一步步變爲現實。特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生態宜居水平居全國前列,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新京報記者 許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