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然》發佈全球“科研城市”排名 北京第一上海第五

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20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最近發佈,以“自然指數”爲主要衡量指標,展示了2019年位居全球前列的科研城市,北京、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上海分列全球前5位。根據調整後的“自然指數”,北京自2016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的首位,上海則從2016年的第八位升至2019年的第五位,體現了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進步。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介紹,“自然指數”顯示的是全球各大城市在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產出,一個由知名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根據期刊的聲譽,在各自研究的領域挑選出了這些期刊。“自然指數”主要採用論文數、貢獻份額這兩種科研產出計算方法。2019年排名全球第六至第十位的科研城市依次是:巴爾的摩—華盛頓、東京都市圈、南京、巴黎都市圈、洛杉磯都市圈。

除了北京、上海和南京,另有3座中國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前20位,分別是:武漢(第十三位)、廣州(第十五位)、合肥(第二十位)。“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表示,中國城市實力的持續增長在“自然指數”中有顯著體現。當然,除了高質量的科研產出,還有其他相關因素會影響到科研城市的形成,如創業環境、數字連通性等。

北京的高質量科研產出爲何連續4年排名全球第一?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專家分析說,資助資金、科研設施、人才等資源的集中,是北京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的幾十家研究所都在這座城市。其中,中國科學院是中國旗艦研究機構,也是“自然指數”中排名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此外,北京的全社會研發(R&D)支出已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GDP)的6%,在中國各省區市中是最高的。

過去4年,上海的高質量科研產出上升了3位,反映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取得成效。2018年、2019年上海全社會R&D支出相當於GDP的比例超過4%,在各省區市中名列前茅。《2020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提供的數據顯示,上海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學科大類排名依次是:化學、物理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論文合作情況的佔比是:國內合作佔40.0%,國際合作佔49.7%,非合作論文佔10.3%。國際、國內合作論文的佔比都很高,體現了上海科研的國際化、開放性程度。

“自然指數”顯示,全球前5位科研城市的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北京與上海、南京、合肥、武漢形成的4組科研合作關係,屬於“自然指數”中全球產出最高的10組城市間科研合作。其中,北京與上海的合作產出排名第一位。儘管北京和上海都有大約二分之一的“自然指數”論文涉及國際合作,但北京科研機構國內合作的產出遠高於國際合作,顯示出中國科研系統內在實力的不斷增強。(總檯央視記者 竇筠韻)

責任編輯:楊傑 SN23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