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也稱湘江河,長江支流烏江左岸的較大支流,歷史上曾稱“芙蓉江”,宋代叫“穆家川”,從明代開始叫“湘江”。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25日搶渡湘江。12月1日,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拼死渡過了湘江。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雖然突破了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2019年5月1日筆者用手機拍攝的湘江

2019年4月30日,我們一行四人騎行至廣西界首鎮,在感受了當時當地的風土人情,參觀了紅色遺址後,仍覺得不足以讓我心滿意足,仍覺得有許多未解之謎。

我英勇的紅軍勢如破竹,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後,仍有8萬餘人。而僅經過4天的湘江之戰,怎麼就成了3萬餘人?騎行長征路許久許久,仍未有答案。

返回新疆後,研讀了《長征》、《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紅軍長征過廣西》、《苦難輝煌》等衆多史料,時至今日,思前想後,覺得稍許有了一點答案。

2019年5月1日筆者用手機拍攝的渡江戰役指揮部舊址

在此,對於紅軍內部指揮及戰略問題不宜進行評說,只是就公開的時間上進行分析評判。

古人云:兵貴神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孫子·九地》稱“兵之情主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稱“太祖將徵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

古人在春秋戰國時就認識到了部隊快速行動的重要性。

位於界首湘江大橋下面的湘江戰役界首渡江碼頭

而當時紅軍長征似乎不是突圍、不是打仗,而是大搬家,什麼罈罈罐罐、油印機、櫃子、箱子,甚至磨面的磨盤都要背上,這樣的一支部隊能快的起來嗎?

從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順利渡過湘江,並控制界首至覺山鋪之間地域,到12月1日,共計4天,後續部隊因輜重過多,行動遲緩,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動兵力圍攻渡江的紅軍。且敵軍在數量、裝備、展開地域等方面都佔有絕對優勢。

界首鎮湘江大橋

現代戰爭,戰場情勢瞬息萬變,優劣情勢稍縱即失,就這樣的情況下,紅軍拼死抵抗了4天。按正常行軍速度計算,4天紅軍可以行軍80公里以上,足以跳出敵人的包圍圈,4天的時間,足以保證8萬餘紅軍安全渡過湘江,但是,就是因爲部隊攜帶物品太多,行動遲緩,將優勢變成了劣勢。釀成了慘死的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覺山鋪阻擊戰舊址

湘江戰役後,碧綠的湘江水被紅軍戰士們的鮮血染成了紅色,當地有了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站在界首的湘江邊,望着湘江緩緩流流淌寬闊的江面,一種沉重感油然襲來,想想僅僅四天時間,就有三萬餘條鮮活的生命倒在這條江裏,在中國革命千鈞一髮之際,也正是這三萬餘紅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的基石。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碑

界首,一個紅色的符號。

界首,一段沉重的歷史。

所有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界首江面的三萬餘個英魂!

2019年5月1日筆者在湘江戰役舊址的紅軍堂留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