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第149場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顧清介紹說,今年秋冬季節疫情防控與既往同期有所不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可能會發生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的情況。對此,我市着力在四個方面做好應對準備工作。提醒市民,秋冬季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措施。提倡重點人羣接種流感疫苗。

目前,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超過3000萬,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大範圍持續流行,境外疫情輸入我國的風險持續存在。現階段全國疫情總體平穩,但我國部分地區相繼出現了由境外輸入引發的聚集性疫情,也波及到其他省市,邊境地區還出現了經陸路輸入的病例,疫情呈現突發、隱蔽、傳播快等特點。我市自3月份以來,除6月中旬出現1例本地病例外,其餘確診病例均爲境外輸入,未有本地傳播。

目前面臨的另外一個形勢,就是進入了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同時,還即將迎來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的第一個長假——國慶中秋假期。做好秋冬季和國慶中秋假期的疫情防控至關重要。

多舉措排除中高風險地區疫情輸入我市風險

一是迅速開展發生疫情重點地區來津人員排查。7月以來,我市加強了對來自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有旅居史的來津人員排查和管控。在嚴格社區排查的基礎上,加強交通樞紐、旅遊住宿、醫療機構、文化娛樂等重點場所排查管理。共排查中高風險地區來津人員3萬餘人,未發現陽性病例。

二是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嚴格查驗制度。針對中高風險地區來津人員,開展抵津前7日內核酸陰性證明覈驗工作,無有效核酸陰性證明抵津者須進行核酸檢測或根據其旅居地區風險等級實施分類醫學觀察。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1萬餘人進行了核酸檢測,隔離醫學觀察近萬人,未發現陽性病例。

三是動態調整重點人羣天津健康碼類型。對發生疫情地區的來津人員調整天津健康碼爲“橙碼”或“紅碼”。經排除風險後再調整爲“綠碼”。

四是加強重點場所定向排查檢測工作。聚焦大型農貿海鮮批發市場、超市、冷庫等重點場所,加強銷售、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重點人羣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加強國產和進口冷鏈食品、相關外環境及從業人員核酸檢測工作。至目前,全市冷鏈食品累計抽檢近4萬份,覆蓋屠宰、生產加工、冷庫貯存、冷鏈運輸、經營場所、從業人員、外環境等各環節,檢測結果均爲陰性。以上措施,有效排除了中高風險地區疫情輸入我市的風險。

即將進入流感高發季節 目前我市流感疫情平穩

隨着秋冬季節來臨,我市即將進入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流感爲流感病毒所導致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病毒污染的物體感染,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流感病毒在學校、幼兒園、養老院、公共場所等人羣聚集區域易引起暴發。對於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患者,患流感後容易出現重症和併發症的風險;對於學生和醫務人員由於人羣集中和環境因素,是流感的高發人羣。既往疫情數據顯示,我市流感疫情呈現如下流行特點,一是季節性明顯。流感監測數據顯示,我市流感樣病例佔門急診就診病例的百分比(ILI%)峯值一般出現在12月底和轉年的1月初。二是不同亞型流感病毒交替成爲優勢毒株。近3年,流感病毒甲1、甲3亞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活動,呈交替成爲優勢毒株的特點。三是暴發疫情以學生人羣爲主。近3年,我市報告的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即一週內,集體單位中有流行病學關聯的病例數達10例及以上)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校,佔總報告起數的97.6%,集中出現在12月至轉年1月,以及學生開學後的3月至4月。

目前,我市流感疫情平穩,監測數據顯示,流感樣病例佔門急診總量爲1.6%,較去年同期下降47.2%。表明近期我市流感活動繼續保持在低水平,連續18周的抽樣檢測,未檢出流感病毒陽性標本,未發生流感暴發疫情。但是,隨着秋冬季的到來,流感活動水平將逐漸增強,不排除在家庭、集體單位出現聚集或暴發疫情,我市相應的流感監測和防控工作不能鬆懈。

今年秋冬季節疫情防控與既往同期有所不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可能會發生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的情況。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初期症狀與流感極爲相似,流感高發季節,很難通過症狀加以區分,且其重症高危人羣均爲患有基礎性疾病人員,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同時,疾病流行病學特徵相似,均通過呼吸道感染,也存在混合感染可能。

我市應對秋冬季新冠肺炎防控主要措施

鑑於目前疫情形勢,我國境內將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與局部發生聚集性疫情風險同步存在的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爲積極應對秋冬季可能會發生新冠肺炎和流感疫情疊加的情況,我市着力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好應對準備工作:

一、科學監測,及早發現異常隱患

一是,建立多點觸發監測機制。依託疫情網絡直報、醫療哨點和病原實驗室,持續強化重點單位、重點人羣症狀監測,公共場所體溫和健康碼監測查驗,藥品銷售動態監測、重點場所環境監測等多點位監測,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結合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排查等發現疫情線索,及時開展調查處置。同時,加強監測分析預警。動態分析人羣監測和環境監測數據,綜合研判疫情疊加流行風險,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啓動應急響應,動態調整防控措施。

二是,有序擴大核酸檢測。現階段堅持實施重點人羣“應檢盡檢”,鼓勵其他社會人羣“願檢盡檢”。結合疫情特點和防控需要,動態調整“應檢盡檢”範圍。根據疫情進展,科學開展分層次逐步擴大檢測。做到一旦發生聚集性疫情,在5-7天內完成疫情區域全人羣核酸檢測篩查。目前,全市各區均已開展了大規模人羣核酸檢測篩查演練,不斷提升檢測能力,做好應對聚集性疫情的準備。

三是,嚴肅流行病學調查。綜合運用公共衛生、大數據技術和智能化手段,多部門全面深入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和數據實時分析,徹查明確感染來源,及時採取病毒基因測序、血清學流行病調查等手段進行精準溯源。

二、精準施策,科學迅速處置疫情

一是,精準劃定防控區域。精準劃定防控區域範圍至最小單元,根據疫情情況,果斷及時採取交通管制、限制人員聚集、停工停業停學、終末消毒等措施。同時,嚴格隔離醫學觀察。在“應隔盡隔”的基礎上,嚴格落實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等重點人羣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杜絕傳播風險。

二是,規範重點場所管理。在落實亮碼、測溫、清潔、消殺、通風和個人防護等常態化防控措施前提下,持續推進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的重點場所環境整治、人員管理,高度關注影劇院、遊藝廳、網吧等密閉娛樂休閒場所和宗教活動場所,一旦風險等級調整升級,將暫停營業或活動。特別是在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各旅遊點必須落實好預約、測溫、驗碼、消毒等措施。

三是,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堅持從“國門”到“家門”的全鏈條“無縫管道式”閉環管理,繼續實施入境人員14天隔離醫學觀察和核酸檢測,嚴格商務、外交等特殊入境人員遠端研判評估篩查和境內精準科學管控。進一步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衛生檢疫,防範經食物輸入風險。

四是,強化多病共防工作。加強對重點人羣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將老年人、學生及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羣作爲流感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做好免疫規劃疫苗常規接種,發揮疫苗預防傳染病的特異性作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預防諾如病毒等腸道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五是,提高公衆健康素養。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將衛生城區創建與防控工作有機結合。開展疫情防控和個人防護知識宣傳,發佈健康提示和就醫指南,科學指導公衆正確認識和預防疾病。一會兒,我還要對廣大羣衆就預防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進行健康提示。

三、規範診療,全面提升有效救治

一是,嚴格發熱門診管理。建成佈局合理、分類處置、平戰結合的發熱門診服務體系,實現“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智能化運行”,實行24小時接診、全封閉管理。同時,嚴防醫院院內感染。完善醫院感染控制組織體系,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杜絕“門診人員聚集”、“醫療機構內未標準防護”、“可疑患者未至發熱門診排查”、“發熱患者到多家醫療機構就醫”等情況發生。嚴格陪護、探視制度,積極推廣病房無陪伴制度。

二是,規範開展醫療救治。堅持“四集中”救治原則,及時收治無症狀感染者、輕症患者,降低重症轉化率,推動中醫藥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建立市級專家組複覈制度,對無症狀感染者、確診病例實施“1+3”檢查,即在覈酸檢測陽性基礎上開展血常規、血清抗體、CT檢查,持續做好患者在院救治、出院評估、院外隨訪和康復醫療有序銜接。

四、做好儲備,強化有力保障支撐

一是,持續優化工作機制,繼續保持全市應急指揮體系戰時機制,壓實各級政府、部門、機構和個人“四方責任”,健全聯防聯控、羣防羣控、聯動互助、應急支援等工作機制,落實好疫情防控的組織保障。

二是,充實人員隊伍儲備。統籌防控隊伍人力資源,分級分類組建醫療衛生應急隊伍,積極培育社區管理防控隊伍。目前,已完成流行病學調查、消殺、醫院感染控制、核酸檢測和採樣、醫療救治、患者轉運等各類人員的應急儲備。

三是,提升醫院承接能力。科學規劃嚴格規範設置發熱門診、發熱哨卡、隔離病房、方艙醫院。已完成改造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部分牀位爲傳染病救治牀位,實現48小時內平戰轉換,滿足救治需求。

四是,強化檢測能力準備。進一步完善核酸實驗室建設、增購相關儀器設備、加強人員培訓,提升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和市區兩級疾控機構檢測能力,按需配備移動檢測設備。目前我市已基本具備開展全人羣大規模核酸篩查能力。

五是,加強隔離場所準備。建立健全“平戰結合”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儲備、徵用、退出機制,規範標準化設置,加強衛生、服務、安全等全方位管理。

六是,做好各類物資儲備。建立完善多樣化的醫療物資和必要生活物資儲備調配、生產採購等機制,按照疫情應急響應等級,分級實施物資、產能等保障工作。

應對秋冬季新冠肺炎防控的重點環節和健康提示

針對秋冬季疫情形勢,全社會要繼續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當前全球疫情未得到根本有效控制,而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人員流動大幅增加,“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仍是當前重要防控策略。在此,需要強化以下六個方面重點環節,並進行健康提示。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和廣大羣密切配合,積極支持,認真落實,不鬆懈、不麻痹、不僥倖。

一是精準做好重點場所管控。國內多起本土疫情的出現和擴散均與重點場所相關,如商場、醫院、浴池、飯店和各類公共交通工具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等。各區各單位要科學落實低風險地區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羣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加強場所通風消毒、測溫驗碼、預約限流、社交距離等措施,特別是相對密閉場所,更要高度警惕。社區管理者也要強化小區公共場所管理,落實預防性消毒措施,維護社區疫情防控良好局面。

二是密切關注重點地區疫情形勢。我市將密切關注新發疫情首發地及關聯地區疫情形勢進展,綜合評估疫情風險,動態調整防控策略。適時啓動追溯排查、核酸檢測證明覈驗、健康碼分類管理等系列措施,必要時實施隔離管控政策。鑑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情況,建議廣大羣衆非必須避免出境旅行、避免去中高風險地區旅居,減少健康風險。

三是重點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強調源頭管控,要持續加強大型農貿海鮮批發市場、超市、餐館等場所疫情防控工作,加強生鮮食品檢驗檢疫和從業人員個人防護、健康管理,嚴格落實國產和進口冷鏈食品生產加工以及運輸、銷售各個環節的防控措施要求,開展環境樣品及食品的定期核酸檢測。同時,廣大羣衆在市場購買食品時,須注意雙手清潔,佩戴口罩,購買食品回家後,應先洗手,儘快冷藏易腐敗食品,瓜果蔬菜食用前應洗淨,肉類和海產品要徹底加熱後再食用。

四是嚴格做好自我防護。秋冬季節應儘量減少出行和不必要的探訪,應減少或避免風險未知的聚會聚餐活動,特別是家庭成員中有幼兒、孕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除注意減少走訪和差旅外,也要做好家庭內部防控,如護理前洗手、就餐用公筷、共用區域適度消毒、身體不適及早就醫等,降低家庭內傳播風險。同時,要提高自我健康素養,注重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文明禮儀,在任何時候都要科學佩戴口罩,經常保持手衛生;儘可能與他人保持身體距離;遵守呼吸禮儀,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不隨地吐痰;避免前往人多擁擠的地方、與人緊密接觸的地方和密閉通風不良的地方;注意各類室內場所通風,每天要做到上下午各一次不少於30分鐘的通風環節。更要避免長時間關閉門窗使用空調,保證室內空氣流通。注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不要帶病上班、上學。

秋冬季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措施。特別重點提示以下情況應佩戴口罩:1.前往人羣擁擠、通風較差的室內公共場所,乘坐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進入養老、托幼、中小學校、福利等機構,應佩戴口罩。 2. 公共場所中相關公衆服務(含窗口崗位)人員,商場、超市、餐飲、酒吧、美容美髮、環衛、公交、地鐵、出租車、網約車等行業人員,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等測溫驗證人員,應佩戴口罩。 3.醫療機構人員和任何前往醫療機構就診住院人員、陪同陪護探視人員,應佩戴口罩。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及以上級別防護口罩,並儘量與其他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離。4.有發熱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員及其接觸人員居家或外出時,應佩戴口罩。家中有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對象或護理老人、嬰幼兒和長期臥牀不起病人時,應佩戴口罩。年老體弱者、患慢性病人員、孕婦等外出時,或需與他人密切接觸而又無法確定風險時,應佩戴口罩。 5.學生上課時應佩戴口罩,學校和托幼機構值守人員、清潔人員、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以及托幼機構教師,應佩戴口罩。

五是及時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廣大羣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有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應儘早到發熱門診就診,並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就診過程中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不觸摸眼、口、鼻等部位。回家後立即洗手並更換衣物。有發熱或呼吸道等症狀的身體不適人員,或14天內具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近期與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不要去公共場所,就醫時不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六是提倡重點人羣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建議,醫務人員、學生、老年人等相關人羣爲流感疫苗優先接種人羣。也在此提醒廣大羣衆,流感疫苗僅對流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而不能同時預防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在沒有有效疫苗的情況下,佩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方式。同時還要保持好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記者 從竹 李文博 孫瑜

新媒體編輯 徐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