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漕運的安危,可以直接關係到一個王朝的興衰穩定。因爲國都本身因爲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而然的會聚集起大量人口。但是,國都本身可以生產的糧食,其實非常有限,根本無法供給那麼多人口的需要。所以,需要從外地調集糧食,滿足國都人口的需要。

清朝的時候,北京地區的糧食,基本是依靠東三省和江淮地區的糧食。而且,主要走水路。因爲相比陸路交通的不便,水路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東三省的糧食需要走海路,到山東後,交給商販運往北京。

江南糧食則主要走京杭大運河、長江、淮河等水系。把糧食運到北京。漕運的重要,讓清朝特意設立了“漕運總督”這一職位,專門負責管理漕運事務。

總督這這個官職在清朝,屬於高級別的封疆大吏。如果是跟巡撫在同一個駐地內,總督可以節制巡撫。而且,總督常會得到特殊授權,可以節制轄區內的軍隊和官員。手下還有一支可以直接供他們指揮的軍隊,讓他們處理一些緊急事務。

雖然跟其他總督,如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相比,漕運總督的轄區沒有那麼大,並且以某項事務作爲主要職權。但他們同樣擁有總督的基本職權。

在漕運總督的轄區內,民政、財政、刑事、軍事、水利、鹽課,都要由它負責。它的麾下也有一支被稱爲漕標的綠營軍隊,專門負責押解糧道。所以,漕運總督的官階跟總督是一樣的。

一般而言,他們是正二品官階。但是因爲可以兼職,漕運總督就會成爲從一品官階。這就跟戶部尚書、太子太師等職位,屬於同一官階。

對於漕運總督的專屬職權上,主要是負責把各地繳納的漕糧摺合成銀兩。不過這個一般都是在重災地區,或者是缺少船隻,以及漕運難以到達的情況下,纔會用這種方式。

他們需要保障漕糧的順利運達。這不僅要催促進度,更要保證底下官員一定程度上的清廉。

同時,漕運總督還要稽查嚴禁私鹽的販賣,修繕河道,保證河道可以順利通行,又要賑濟災荒、弄清楚軍隊的屯田數量。甚至還要賑濟災荒。當然,漕運總督主要還是保障漕糧的順利運達,其餘事務,都是參與,跟地方上互相配合。

在清朝初年的時候,還常常讓漕運總督兼任江北巡撫。但是,因爲漕運總督這一任職,需要有很高的專業性。而且,不能輕易分心。所以,漕運總督的兼職被削減。

官員的任選標準,都是從漢族官員中,熟悉河道事務的人中挑選出來。一般是在巡漕御史、河道總督、倉場侍郎、安徽巡撫等長期跟漕運河道打交道的官職中選拔。

漕運在清朝初年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於整個國家的供糧、國庫的充足,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並沒有弊政。因爲漕運總督可以受到的監督,其實非常有限。

這一職務,本身又因爲油水充足,其實充滿了誘惑力。所以,漕運總督這一職務,也成了腐敗的重災區。到了晚清的時候,因爲河道經常發生淤塞,漕運的速度,又比不上輪船鐵路的速度,也就逐漸衰落。漕運總督也跟着走進了歷史。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