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別人能津津有味地讀小說,並享受文學世界的盛宴,而是你一碰着書,就想睡覺?

這個困惑一直伴隨着我。以至於相比論述性的書籍,我讀文學作品的數量,少得可憐。

之前,我看過一位學者說:“要多看不熟悉也不擅長的書。”

用查理芒格的話來說:“在能力圈內做事,在舒適圈外學習。”

所以我也會有意無意地閱讀一些看似無用的文學作品,如《霍亂時期的愛情》、《包法利夫人》等。

讀多了,我自然會思考如何讀好文學作品這個話題。直到最近,我在重讀《如何閱讀一本》中的「如何閱讀想象文學」,才發現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不少有建設性意見。

結合我自身的閱讀情況,我在本文中,總結出一套讀文學作品的方法。這對你以後讀書和寫作會有所幫助。

01區分論述性作品和文學作品。

論述性是立足於客觀事實,向讀者傳達事實、觀點和知識。

而文學作品是跨越事實,用隱喻的手段,給讀者另外一個不同世界。

從這個角度來看,論述性作品更適合用批判性閱讀,而文學作品更適合用沉浸式閱讀法。

如果你讀不進去一部文學作品,那可能是作者的寫作能力問題,也可能是你的閱讀問題。這又可能引發出兩大原因:要麼你對作者所描述的“虛擬”世界不感興趣,要麼你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法。

問題來了。

02那如何閱文學作品呢?

爲了方便你學習,我直接總結出4大步驟。

①對文學作品進行分類

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等。

詩歌:以個人情緒,抒情爲主。著名的詩歌總集有《詩經》等

散文:以記錄生活爲主,寫作手法往往是形散神聚。我比較喜歡的散文家有季羨林、汪曾祺等人。

小說:以情節爲主。

以上分類形式,是按照寫作類型。接下來,你還可以繼續細分,比如小說類,你又可以按照主題分爲心理類的、言情類的、推理類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給別人打標籤,目的是爲了方便認識對方。看書也如何。我們給書籍分類,某種程度也是在給書籍打標籤,目的也是爲了更好讀好一本書。

②讀出情節,讀懂全書的大意,然後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

這部分,就靠自己個人努力。看到什麼程度,也完全看你自己。

③拆解書籍的結構

怎麼拆解呢?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爾斯·範多倫在書中提出了閱讀3步法。

第一:“要了解一個故事的架構,你一定要知道故事是從哪裏開始的——當然,不一定是從第一頁開始的——中間經過些什麼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你要知道帶來高潮的各種不同的關鍵是什麼,高潮是在哪裏、又如何發生的,在這之後的影響又是什麼?”

第二:拆解作者所創造出來的世界中,用了哪些要素。

事件、角色與他們的思想、言語、感覺及行動,分別是什麼?

這部分,我們要細讀,儘量做到亞里士多德說的。“情節是一個故事的靈魂。要把一個故事讀好,你就要能把手指放在作者的脈搏上,感覺到每一次的心跳。”

在寫書評的過程中,我看過不少人讀完人物較爲複雜的小說,通常他們會畫出人物圖。諸如此類的方法,都是值得學習的。

第三:瞭解作者的寫書目的和主旨,以及時代所處的背景。

脫離時代背景,讀小說會失去原有的味道。在小說中。每一個人物形象和動作都是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反向出某個問題。比如,讀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你要先了解這個人物所以出的環境,才能讀魯迅先生真正想批判什麼。

好了!讀懂情節,拆解出小說中的各要素之後,你才能算是真正讀懂這部小說。接下來,你可以開始輸出自己的想法了。這也最爲重要的一步。

④寫評論

如何寫文學作品的書評呢?特別是寫小說。

一般來說,寫這類型的書評,不是從是非對錯的角度來說寫。也就是說,你不能用好與壞,對與錯的視角來寫文學類的書評。亨利·詹姆斯在《小說的藝術》中曾說道:“我們要接納作者的主題、想法與前提。我們所能批評的只是他所創造出來的結果。”

如何批判作者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呢?

你只能從主觀感受,喜歡不喜歡角度來寫。

如果你很喜歡這部文學作品,要寫出自己爲什麼喜歡,才能能他人信服。

你可能很喜歡借用自己的情緒,跟着作者的思路,走進一個具有充滿想象力的世界。

反之,你可能覺得作者所構造的文學世界很無聊。你內心很牴觸。

這時,只要你真實地記錄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並整理成文,分享給有緣讀者即可。

總結一句話,文學類的書評,最重要的是看書評人的主觀感受和個人品味。

以上是我看到《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如何閱讀想象文學,這章節的一些思考和整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帶你流浪於書籍世界的@流浪世界

我們一起在讀書中成長,在寫作中賺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