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實際上也是孩子最想要傾訴的對象,可許多孩子並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比如:媽媽接孩子回家,問他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遇到不開心的事,可孩子就是不說,當媽的心裏就比較忐忑。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信任我們,願意敞開心扉和我們無話不說呢?對於學齡前的兒童,家長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溝通。

0 1

固定每天交流的時間

可以將每天交流的時間固定在喫飯的時候、讀完故事的時候和睡覺前,這幾個時間段孩子很放鬆,父母可以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講完故事,可以是和孩子“心情分享時間”,大人孩子依次彙報自己的事情。睡覺前,是親子“聊天時間”,說點悄悄話。3-5歲孩子秩序感發展迅速,在固定的時間做相同的事情,孩子會有安全感。

0 2

主動先向孩子彙報

父母主動向孩子彙報你今天干了什麼,遇到了什麼開心或難過的事,交了幾個朋友等等,效果很明顯,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和溝通,也會爭着告訴父母他經歷的事情。

0 3

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交流

孩子情緒比較好的時候,是父母和她交流的最佳時間。利用孩子的“好情緒”,請他描述今天班裏發生了什麼高興的事情。當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父母也要耐心地詢問。

0 4

傾聽爲主

無論孩子說什麼,父母都要認真傾聽,看着他的眼睛,時而點頭、時而讚許,而不是悶頭喫飯和看手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鼓勵孩子說,讓他盡情去表達,父母無須做任何評論。

0 5

尊重孩子的想象,不拆穿

孩子在4-5歲,聽的童話多了,語言發展迅速了,這個時期想象發展非常迅速。就算孩子說的和真實情況不符合,也不要打擊孩子的表達慾望。保護好孩子希望向你描述的願望,保護好孩子希望你認可的心情。

0 6

多給孩子以鼓勵

每天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麼,父母其實也不必過於去盤問,孩子主動說的時候,父母只用在一邊欣賞和鼓勵便是。建議家長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對知識的掌握上,對於幼兒來說,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孩子的情緒、他們的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0 7

孩子不願意說的時候,不強迫

孩子不想說的時候,我們大人就故作聊天歡快的樣子,挨個搶着介紹自己的情況就行了,越不理她不要求她,小孩反而最不願意被冷落,一下子就湊過來“聽我說,我來說”。

* 部分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