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后余沥是指排尿后仍有尿意,或尿液不能完全排尽,点滴不已,该症多为炎症或前列腺增生等引起。

尿后余沥临床多表现为尿频或点滴不尽,每次尿量极少,甚则数滴或无尿液排出,而尿后仍有尿意,无正常膀胱排空后的舒适感。

排尿不尽之症,中医又称“余沥不尽”、“小便余沥”多因膀胱、尿道、前列腺的炎症刺激引起,尤其是膀胱一角区和后尿道出现炎性水肿时,这一症状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膀胱或尿道结石,也可引起排尿不尽。此外,前列腺肥大时,由于膀胱残余较多尿液,可刺激膀胱而出现排尿不尽的症状;特别是前列腺中叶增生,后尿道呈漏斗形则更加明显。

中医认为由于肾主水液,膀胱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两者相为表里,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重要作用。当肾与胱的功能失常,则可引起一系列水液排泄异常的病证:排尿不尽之症是肾和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表现。

肾虚不纳,或肾虚血瘀,水道不利;或湿热蕴结下焦,热迫液出;或少有排精,精液淤滞于前列腺,阻塞尿道,都可致余沥不尽。临床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精阜炎、精阜肥大、泌尿系急慢性炎症,以及前列腺增生等。

【诊断与鉴别】

排尿不尽多见于膀胱、尿道、前列腺等部位的病变患者,其中以炎症刺激为主。临床上应注意根据各种疾病的不同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1、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膀胱炎时除可出现排尿不尽感外,多以尿频、尿急、尿痛,甚则出现脓尿、血尿为主要症状,耻骨上区有压痛;尿常规可见脓、白细胞和红细胞,尿培养可有细菌生长。

尿道炎引起的排尿不尽,多同时伴有尿频、尿痛、尿道烧灼感和痒感,尿道口常有分泌物,耻骨上或会阴部钝痛,尿常规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

前列腺炎引起的排尿不尽,在急性期可出现高热寒战、乏力,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剌激症状,尿后有滴白浊现象,会阴或耻骨上坠胀不适;慢性期多无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仅有尿路刺激症。

2、泌尿系统结石

临床多伴有疼痛、排尿困难、尿血,尿路X线检查、B型超声波可明确诊断。

3、前列腺肥大

一般多发生在55岁以上者,并伴有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流缓慢、变细、射程短,膀胱残余尿增多。

尿后余沥中医如何治疗?

1、下焦湿热型

证候:排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频而急,色黄而短少,甚则尿血或小便混浊,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膩,脉滑

治则:清热通淋。方药:可选八正散、石韦散、导赤散、萆薢分清饮等加减。基本药物:赤芍药、桃仁、黄芪、白芷、石韦、瞿麦、皂角刺、栀子等。

2、浊精淤阻型

证候:排尿不尽,尿出不爽,淋沥不畅,少腹胀满或会阴胀痛,性事较少或无,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则:通瘀排浊。基本药物:桃仁、山甲片、沉香、乌药、石韦、瞿麦。

3、肾气亏虚型

证候:排尿不尽,尿出无力,甚则排尿困难,点滴不尽,腰膝酸痛,身重足肿,面色㿠白,头晕目眩,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肾益气化瘀。方药:可选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之类,基本药物:黄芪、鹿含草、淫羊藿、肉桂、云茯苓、桃仁、皂角刺、山甲片、石韦等。

尿后余沥临床治疗重点在肾与膀胱,应分清虚实寒热之不同。实证热证重在清利,虚证寒证则重在温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