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漬咖啡是無意間創造出來的新風味。17到18世紀,印度以帆船運送咖啡排氣閥豆到歐洲,一趟要花上6個月,生豆置於船艙底層,吸收了海面的溼氣與鹹味,生豆運抵歐洲已變質,色澤從深綠蛻變爲稻穀的黃褐色,咖啡的果酸味幾乎不見了,卻意外發展出濃濃堅果與穀物味,喝來茶感十足,有點玄米茶風味。北歐洲人很喜歡這種金黃色的另類咖啡。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加上汽船問世,縮短了印度與歐洲的航行時間,客戶卻開始抱怨印度咖啡“走味”了,失去昔日迷人的金黃色與堅果味,訂單銳減,印度出口商纔開始研究解決之道。原來運往歐洲的咖啡,時間縮短一半以上,來不及熟成“變身”,失去原有風味,於是出口商想到印度西南部馬拉巴沿岸每年5月下旬至9月有印度洋吹來的鹹溼季風,恰似船艙裏的鹹溼環境,幾經實驗果然製造出類似昔日的金黃色無酸味咖啡,因此取名爲“季風咖啡”,即俗稱的風漬咖啡。

風漬咖啡需以日曬豆來做,風漬廠房面向西邊,以便迎取西南吹來的鹹溼季風。咖啡排氣閥豆平鋪在風漬場內,窗戶全開,風漬一定程度後再入袋,但咖啡排氣閥豆不能裝太滿,且咖啡袋不能堆擠太密,以免不透風而發黴,還要不時倒出咖啡排氣閥豆更換麻布袋以免滋生黴菌,相當費時耗工。風漬期約12~16星期,熟成後還要再經過煙燻處理,以驅趕象鼻蟲,最後還要人工篩豆,挑掉未變成金黃色的失敗豆子。經過3~4個月風漬,綠色咖啡排氣閥豆的體積膨脹1~2倍大,重量和密度降低,含水率約13%,質與量均起重大變化。

阿拉比卡風漬豆可分爲三級:最高等是“風漬馬拉巴AA”(Monsooned Malabar AA),豆寬爲18.5目的7.25毫米;第二級是“風漬巴桑諾里”(Monsooned Basanally),豆寬爲16目的6.5毫米;第三級是“風漬阿拉比卡碎豆”(Monsooned Arabica Triage),豆寬爲14目的5.5毫米。印度亦有風漬的粗壯豆,是意大利的最愛,但產量不多,分爲兩級:“風漬羅巴斯塔AA”(Monsooned Robusta AA)以及“風漬羅巴斯塔碎豆”(Monsooned Robusta Triage)。印度每年約出口3000噸風漬豆,挪威、瑞士、法國和意大利是最大進口國,近年美國、日本亦有少量進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