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時候,我們希望孩子聽話,無非是想孩子能更好管,走上我們期望的“正途”,

卻沒有想過,如果我們將孩子訓練成“聽話”的模樣,那任何長輩、老師,都能讓孩子聽話。

這事兒乍一看是好事,可如果換種思路想,過於聽話的孩子很可能會陷入對權威的盲從:但凡是比自己年長、權高者,便會產生一種服從的傾向。

這種傾向輕則,讓孩子不辨是非,惟權威者是瞻。重則,若權威者不懷好意、以權謀私,那麼孩子就會成爲無辜的犧牲品。

如果孩子太過聽話,會讓他難以獨立,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那麼我寧願孩子不要那麼聽話,遇事有自己的判斷,有勇氣反對強加的桎梏,亦有膽量抵抗外來的傷害。

孩子太聽話,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1.產生依賴,缺乏自己的主見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就會幫孩子做選擇慢慢的就會造成孩子依賴父母做選擇,自己不做選擇。甚至當孩子自己做出選擇的時候,家長還會出來制止,這會讓孩子受挫不想做選擇。

在之前的新聞中介紹過一個32歲的李某雖然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是當父母詢問爲什麼不找女朋友時,他卻說希望父母來幫忙介紹,還抱怨父母不關心自己。這種想法就是非常的不好,沒有自己的主見。

2. 不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當一個孩子太聽話時,我們要考慮的就是這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有影響的。因爲孩子太聽話的話,孩子就不會自己去思考一些問題,而是等着別人的指令來做事。長久下去孩子就會養成不喜歡思考的習慣,對於智力發展不利。

3. 影響孩子自身的交際能力

對於很多太聽話的孩子來說,他們會受到很多約束,不喜歡去嘗試那些比較新鮮的事情,也不會去交新朋友,只敢在狹小的朋友圈裏面活動。這也會影響到孩子做事,導致最後做事也變得比較畏縮,嚴重影響到孩子的交往。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動不動就大聲斥責和過於嚴厲,而是應該進行適度教育,讓孩子健康長大。

父母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

1. 瞭解孩子的性格,不強求去改變

有些孩子生來就是比較內向,在剛接觸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都是需要別人的引導,尤其是家長的照顧。所以家長在瞭解自家孩子的性格之後就要好好考慮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幫助孩子。尤其是不能強求孩子怎麼去改變,家長能做的就是讓孩子變得更好。

2. 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

不管是哪種性格,內向還是外向我們作爲家長的就必須知道,孩子是需要積極引導的,而不是去改變的。因爲不管哪種都存在自己的缺點,家長需要學會靈活的應對,讓孩子在自己的性格的基礎上發揮出自己應有的能力,對世界有着自己的認知和看法。

3. 下意識利用機會影響孩子

當孩子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孩子就會形成自己的思考,有着自己的想法。家長需要了解到孩子每個時期的成長軌跡,然後下意識地利用身邊的機會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成爲聽話又有自己思想的孩子。想要達到這種狀態,家長需要付出很多心血,需要和孩子一起配合。

在看到孩子太聽話時,家長在高興的同時需要好好地瞭解,在這個背後的原因,不能只看到表面,要讓孩子成爲聽話又有主見的一個孩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