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極度的焦慮狀態和自卑狀態所產生的消極心理狀態,一般都是問題不是馬上突顯出來的,而是日積月累下在由於學習成績的高低達不到理想狀況;還有就是一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也會讓學生們內心沒有自信,與他人交往時有一些自卑心理,這樣也就會出現不合羣、行爲古怪難相處的情況。

如果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控制的,如果長時間不能意識到這些行爲所帶來的危害,那麼在正常的人際主往中也會出現一些摩擦和矛盾,從而導致以後人生成長道路中也會害怕面對,不知道怎麼去面對,這樣也會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嚴重,進而引發心理疾病。通過對個體的長期觀察表明,學生的自卑和自負心理這兩種極端心理對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最大,一些自卑的學生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很難融入自身所述的學習氛圍中,自卑的心理由於交際圈的不斷縮小而急劇增大,最終形成了心理畸形。同樣的,一些極度自負的學生,對於自我能力認識不夠明確,當遇到挫折時很難達到心理平衡,也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大多數高職院校裏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目標,就是將理論課程系統的灌輸給學生們,來切實地解決一些存在於大學生心理的問題,做好預防性的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在校的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健康快樂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3]由於現在學生們所遇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學校也對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學管理非常重視,也開始逐漸的融入新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也在大力的宣傳和組織相關的講座和心理諮詢類服務內容。

確立高職院校教育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對大部分羣體實行一種普遍化的心理健康輔導,逐步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上升,二是要關注到個別學生,特別是一些心理狀況不太好的學生,要對這些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輔導,主動去了解這些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源頭,幫助其積極疏導,通過長期的努力使這些學生多吸收正能量,心理狀況逐漸好轉,避免學生誤入歧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