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菲特過氣了嗎?

文|華商韜略  康萬成

手持大把現金,低位錯割航空股,“打臉”建倉黃金股,蘋果成了最後的遮羞布……一連串的滑鐵盧,讓人禁不住要問:股神過氣了嗎?

跌落“神壇”

2020年,迎來90大壽的巴菲特,不像“股神”,更像“股衰”。

伯克希爾半年報看,巴菲特一季度鉅虧近500億美元;二季度單季度淨利潤263.9億,看似扳回一城,但整個2020上半年,他還是鉅虧了234.5億美元。

普通投資者可能以爲,美國疫情那麼嚴重,巴菲特在特殊時期虧點錢,也說得過去。

但在美聯儲的印鈔機24小時連軸轉的情況下,美股大盤屢創新高,納斯達克更是一飛沖天。

如此背景下,巴菲特的業績,實在難以令投資人滿意。

截止2020年8月18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共計持有2400億美元股票資產,其中頭號重倉股蘋果(AAPL)市值就高達1150億美元,佔比近48%。

難怪有人調侃:伯克希爾哈撒韋乾脆改名“伯克希爾-蘋果”算了。

2020年上半年,僅蘋果一支股票,就爲伯克希爾貢獻了182.5億美元的利潤。這意味着,如果剔除蘋果,巴菲特上半年的虧損高達417億美元。

另一維度看,如果剔除蘋果,巴菲特持有的股票資產是1250億美元,這意味着上半年虧損幅度高達27%。

伯克希爾哈撒韋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二季度現金儲備達到1466億美元(約合10213億人民幣),因此有人調侃,巴菲特抵禦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持有現金。

這樣的成績,不但跑輸美股,還大概率跑輸了大多數的“A股小白”。

自我打臉,追漲殺跌

1999年,美國愛達荷州太陽谷峯會。

峯會結束時,巴菲特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講,他說道:

“從1919年到1939年,一共誕生了約200家飛機制造公司。假如你當時看到萊特兄弟試飛小鷹號,你肯定會爲當時航空業的投資前景激動不已。但截至1992年,所有航空公司的合併淨利是——零!沒錯,一毛錢也沒賺過。”

“如果當時試飛小鷹號時我在場,我一定會把懷特兄弟擊落……”

2020年,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一向老謀深算的股神,讓投資人紛紛看不懂。

比如,20年前高喊要“擊落小鷹號”的巴菲特,對航空股先加倉後割肉,且割在最低點,鑄成了最大的敗筆。

2月27日,伯克希爾以每股45.48—47.14美元的價格買入97.65萬股達美航空,斥資約4530萬美元,使其持有達美航空的股份增至7188萬股。

但4月3日,巴菲特向美國證交會提交的信息披露報告顯示,伯克希爾已減持了達美航空和西南航空。按照2月27日買入、4月初賣出達美航空的平均價格粗略計算,不到兩個月,其持有達美航空的市值縮水接近50%,巴菲特坐實“割肉”。

5月3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問答環節中表示,他已經退出了在美國四大航空公司(美航、達美、西南、聯航)的所有投資。

至於巴菲特割肉航空股的原因,有人說是不看好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有人說航空業是高槓杆經營,飛機太多了,重資產行業供給出清難。

但當初爲什麼要買入?買入爲何又低位割肉,完美錯過倍數級反彈?如此追漲殺跌的操作,像極了“韭菜”,太沖動、太不理性了。

航空股之外,巴菲特在二季報加倉巴里克黃金,更是自我打臉。

二季度,伯克希爾購買了黃金礦商巴里克黃金公司(GOLD)5.635億美元股票。雖然巴里克黃金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排名第22位,與其對蘋果、美國銀行和可口可樂進行的大規模投資相比微不足道,但其背後的象徵意義卻十分重大。

長期以來,巴菲特都對黃金不屑一顧,認爲黃金不是具備生產性的資產,沒有投資價值,是野蠻時代的遺物。

2000年,巴菲特曾評價黃金:“我寧願相信一羣真正優秀的企業的內在價值,而不是拿一些人們在南非從地下挖出來的金屬,先是運輸併爲其提供保險之後,放回諾克斯堡的地下。”

2005年年會上,巴菲特說:“黃金作爲一種儲值手段,在我的清單上將遠遠落在後面,我更願意在內布拉斯擁有100英畝的土地,或者一棟公寓樓,或者一隻指數基金。”

2012年年會上,巴菲特更表示會“賭上”自己的生命,押注伯克希爾哈撒韋在50年時間裏的長期表現會優於黃金。搭檔芒格則對外表示:對擁有黃金從來沒有絲毫興趣。

而現在,他居然投資了巴里克黃金,而且是追漲。之後2個交易日,巴里克黃金就創下歷史新高。

但巴里克黃金的業績並不穩定,2018年曾大幅虧損。即便這支股票的市淨率只有2.53倍,市盈率只有12.9倍,但投資一家業績不穩的公司,也不是巴菲特的風格。

因此,這筆投資雖然成功,但其邏輯卻匪夷所思。

踩雷不止損、看空大牛股

2019年的巴菲特也並非一帆風順,其典型失誤包括踩雷卡夫亨氏、錯看特斯拉。

2013年,伯克希爾和3G Capital各出42.5億美元,全盤收購了亨氏食品。同時,伯克希爾還購入了80億美元的亨氏優先股。2015年,伯克希爾和3G Capital決定讓亨氏食品和卡夫食品合併,爲此,伯克希爾又支付給卡夫股東50億美元。

但2019年,卡夫亨氏計提了154億美元的商譽減值,等於承認卡夫收購交易的價格過高了。

最終,伯克希爾也因此計提了30億美元減值。

對於踩雷卡夫亨氏,巴菲特坦承:“我們支付給卡夫的價格過高了。”

他說,“卡夫亨氏有70億美元的有形資產,能賺60億美元的稅前淨利潤,實在是了不起的公司。但公司再好,也可能買貴了。”

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體系中,“安全邊際”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巴菲特曾這樣形容:“安全邊際意味不要試圖在一座限重10000磅的橋上駕駛一輛9800磅的卡車。取而代之應是再往前走一走,尋找一座限重15000磅的橋開過去。”

很明顯,巴菲特在投資卡夫亨氏時,沒能遵循自己的教誨,這樣的錯誤在股神的一生中比較罕見。

除此之外,沃爾瑪、Coscto在產業鏈中游越發強勢,卡夫亨氏作爲食品供應商的定價權下降,使其業績低於預期。巴菲特對這一商業模式的變化,也是沒能充分認知。

時至今日,卡夫亨氏的股價已從2017年的80多美元跌至30美元附近,巴菲特持有卡夫亨氏的市值依然高達117億美元,並未減倉止損。

相比對卡夫亨氏在消費零售業變革中的認知不足,巴菲特近年來更大的認知錯誤,當屬錯看了特斯拉。

巴菲特和搭檔芒格自始至終都未曾看好過特斯拉,並與馬斯克多次互懟。

巴菲特曾說和馬斯克見過幾次面,聊過但話不多,不會投資特斯拉。馬斯克則犀利地表示,自己並不崇拜巴菲特,還說出了那句幾乎傳遍業界的話:

“他(巴菲特)做了大量的資本配置。他讀了很多公司的年度報告,還有所有的賬目,老實說這很無聊。”

巴菲特曾長期宣揚護城河理論,聲稱:“我投資的公司必須要有護城河!”

馬斯克則直言護城河理論特別蠢,“它就像一種久遠的、退化的理念。如果這是你對入侵敵人的唯一防禦,那你撐不了多久的。重要的是創新的步伐,這纔是決定競爭力的根本因素。”

對此,芒格直言馬斯克“荒謬”,巴菲特則補充道:“馬斯克可能會顛覆某些行業,但我覺得在糖果業他應該不是我們的對手。”

當天,馬斯克發推特回擊:準備開一家糖果公司。

一次交流會上,有人談到芒格衆所周知的用人法則時說:如果一個人認爲自己的智商是120,但實際是130,那麼這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一個人的智商有170,卻認爲自己的智商是250,那麼這將是一場災難。

結果,芒格也不失時機地回覆道:“你說的是馬斯克吧。”引得全場鬨堂大笑。

事實上,巴菲特對新能源汽車一直很關注,早在2008年,他就投資了比亞迪並至今持有其超過8%股份。他與芒格和馬斯克的互懟,更多展現了對企業價值的思維方式。

而從特斯拉如今已持續盈利併成爲最大牛股的事實來看,這一次,巴菲特的“護城河”,顯然是輸給了馬斯克“創新的步伐。”

這讓巴菲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錯失了搭乘頭號班車的機會。雖然比亞迪也在近期創下歷史新高,但與一年不到漲7倍的特斯拉相比,還是相形見絀。

而從銷量上看,特斯拉吊打一切國產新能源品牌,成爲世界上市值最大的車企,在相當長時間內,比亞迪都很難與之分庭抗禮。

當然,不止是巴菲特。2017年特斯拉低谷時,看空的人實在太多了,知名投資人段永平曾說:“特斯拉的價值爲零!”

並非過氣,只是不同

但巴菲特和他的價值投資理念,真的就過氣了嗎?

答案顯然不是。

相比錯過特斯拉而言,巴菲特還錯過了微軟、谷歌、騰訊、阿里、比特幣……

類似今天這樣的質疑和困局,巴菲特也早已經歷過。

1999年,《時代》週刊以“沃倫,究竟哪兒出了問題?”的封面標題,公然質疑股神。面對動輒飆升幾倍的網絡泡沫股,伯克希爾的股價大跌40%,人們用“噁心”一詞,來形容巴菲特保守、沉悶、落伍,而且鉅虧的操作。

結果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巴菲特依然是最終的勝利者。

在歷經5次熔斷、年逾九旬的巴菲特眼中,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一次次的質疑、犯錯、賬面虧損,也沒有妨礙他成爲迄今爲止最成功的投資大師。

區別只是,成功的道路千萬條,巴菲特選擇了看上去更偏保守的那一條:在自己的能力圈和認知圈內,爭取確定性。

保守並不一定錯,投資的成敗更不能以幾個月幾年而論。今天,市場大漲,看到他失敗了;明天潮水退去,或許他又是那個提早上岸的成功人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