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青峯鎮臥牛觀村貧困戶張道成積極響應號召,於2017年回村創辦道誠鞋業扶貧車間,隨着扶貧車間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於2018年4月搬至青峯集鎮新城扶貧小區,扶貧車間面積擴大到600平方米,樓上爲搬遷小區住房,樓下爲扶貧車間,實現了“上樓居住,下樓就業”目標。道誠鞋業扶貧車間已有各類技工43人在此工作,其中縫紉車工25人,手工10人,手工臨時工8人,帶動貧困戶就業21人,有力加快了搬遷貧困戶穩定脫貧步伐。

青峯鎮道誠鞋業扶貧車間

脫貧志氣“足”。張道成,全家七口人,六年前因病致貧,當時還是廣東某鞋廠生產線上的一名裝配工,多年的積蓄都花在了爲母親治病上。隨着兩個孩子出生,他的壓力成倍增加;面對困境,不等不靠,在幫扶幹部的鼓勵下,張道成回到家鄉,創辦了只有夫妻兩人的加工作坊,夫妻兩人精湛的做工不斷爲這個小作坊增添名氣,訂單的數量也多了起來,自己也率先實現了脫貧致富,順利摘掉了“貧困戶”帽子。在擴大自己加工廠規模的過程中,他有意識地吸納周邊貧困戶來自己扶貧車間就業,先富帶後富。

就業形式“活”。41歲的脫貧戶黃榮翠說:“相比廣州的那些工廠,道誠鞋業簡直太適合我了。我們上下班非常靈活,老闆允許我們可以在接送完孩子後再來上班,只要你精力充沛,晚上還可以選擇繼續工作,而且是計件工資,多勞多得,真正是上班顧家兩不誤,真是太好啦!”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張道成,非常能理解居家勞動力所面臨的窘境,他心裏明白只有這種“上樓居住,下樓就業”的辦法才能真正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只有這種靈活的就業形式,才能更好地爲工人們服務。

帶貧效益“顯”。在道誠鞋業扶貧車間內,今年38歲貧困戶廖道芬正在忙碌着,身體上有着殘疾、兩個孩子還在讀書,雖然政府爲他們分配了易遷住房,但是全家只能靠丈夫一人打工維持生活。當道誠鞋業扶貧車間搬到了扶貧小區內,讓廖道芬看到了希望。經過專業的培訓,她順利進入車間務工,每月有了兩三千元的穩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漸好轉起來。“我們車間就建在扶貧小區裏,來這上班的貧困戶們上能顧小下能顧老,不但能賺錢也能顧家。”目前,道誠鞋業扶貧車間已容納員工40多名,其中貧困戶21名。

復工復產“快”。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張道成主動找到當地黨委政府瞭解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的要求,更積極地到各個招聘會、培訓會上招收員工,功夫不負有心人,道誠鞋業成爲該鎮第一個復工復產的扶貧車間。在抓緊時間生產的同時,道誠鞋業扶貧車間也沒有放鬆防控措施,在鎮疫情指揮部協調下,提前籌備了2000只口罩、100公斤消毒液、2個體溫槍,嚴格按照復工復產要求定下一系列防控措施。“進入車間的工人必須測量體溫,車間每天消毒兩遍,保持通風。車間內,除了主管,各工位人員禁止流動,必須保證員工們的安全。”這是他在開工第一天就提出的要求,並且還堅持每天巡查車間、查看各項工作是否到位,確保工人安心上崗。目前,道誠鞋業扶貧車間每天可完成訂單1500餘件,月產值達到了20萬元,將疫情影響降到了最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