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陳有個外號叫“東野圭吾中國分吾”,如果說東野大神的筆下有“湯川學宇宙”,在紫金陳筆下則是“嚴良宇宙”。

從《無證之罪》到《隱祕的角落》,再到最近豆瓣評分9.2的《沉默的真相》,一個嚴良串起了紫金陳的作品,也扛起了中國懸疑劇的高分大旗。

《沉默的真相》甚至成就了一個“高開炸走”的新詞↓

這部作品確實是近年國產劇裏的精品,就連紫金陳自己都說拍得好,在微博上對劇中的演員誇讚連連。↓

可同樣改編自紫金陳,目前看來,《沉默的真相》火爆程度沒有《隱祕的角落》來得出圈。

01

從真相看世相

《沉默的真相》開篇懸疑氛圍營造地相當出色,且對原著還原度很高。

故事始於一宗發生在2010年的“地鐵拋屍案”。一個叫張超的男子,進入地鐵後不肯安檢,還高喊:“我這兒有炸彈!”

當他被順利擒獲,防爆人員謹慎小心地打開箱子時,卻發現裏面躺着死去的江陽,他不僅是張超的學生,生前還當過檢察官。

這起事先張揚的謀殺案漸漸引出了嵌套結構的懸疑:

先是2000年,下鄉支教的侯貴平發現有女學生被性侵後服毒自盡,他不斷向上級機關舉報,要求立案調查,卻因此被害死,還被誣陷強姦婦女,死因被僞造成“因畏罪而投河自盡”,這是整個故事的緣起。

接着是2003年,前途無量的年輕檢察官江陽受侯貴平前女友拜託追查真相,卻發現阻力重重,甚至因此入獄,江陽這一章節也組成了整個故事的主體。

再來就是2010年的地鐵拋屍案,江陽成了死者,他的屍體成了引出另外兩個死者的線頭。

《沉默的真相》只用開頭兩集時間,就引出了三條故事線,而張超—江陽—李靜—侯貴平—張超這幾個案件中主要人物,形成了一個閉環。

這種一環扣一環的“案中案”的社會派推理模式,很容易就吊起觀衆的胃口,而對於觀衆們來說,《沉默的真相》背後誰是兇手,很早就能猜出來。

所以,“求真相”,真正求的是這一場長達十年之久,橫跨三個時空,涉及三方勢力最後結局的真相。

所謂的真相,是隱藏暗處的黑,是三個時空裏的三個人,在找尋三個不同真相的同時,還做着“正義的接力”,即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在追尋正義的長夜裏尋得那絲光。

《沉默的真相》很容易讓人想到兩部電影:《熔爐》和《大衛戈爾的一生》,紫金陳也在原著裏點出了對於《大衛戈爾的一生》的致敬。

前者說的是對正義的不斷追尋,後者則說的是一個殉道者的故事。

好青年江陽一生似乎只做了一件事情,他原本不用被牽扯進侯貴平的這樁舊案,卻在整整七年裏,一步步找尋證據,也一步步被人推向絕望。

在官商勾結的銅牆鐵壁面前,他是一隻螞蟻,在查案中受盡排擠和特權折磨,甚至被誣陷入獄,頭破血流。這一切並沒有逼得他放棄,最後還以死殉道。

江陽爲的不是自己,而是爲了一個被隱藏十年之久的真相,爲了另一個和他一樣,被污衊的熱血青年。

不顧代價,堅持光明和心中的正義,爲之付出血與淚的,恰是我們人人都向往的公平,以及稀缺的一份勇氣。

而驅使觀衆追看下去,正是這份對於正義的追尋。

可《沉默的真相》作爲社會派推理作品的魅力,又不僅僅在於“善”與“惡”的對峙。

前面說紫金陳是“東野圭吾中國分吾”,其實他的作品還有着濃重松本清張的影子。

在1960年代之前,古典派推理一直是推理類型的主體,當松本清張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出現後,一切發生了改變。相比古典派的注重解謎、突出尋找兇手是誰的過程,社會派推理更注重人性的描繪與剖析,以及各種值得思考的社會問題。

特別是松本清張的小說,通常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批判精神,而紫金陳作品,無一例外都存在這樣的強烈特徵,並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派推理”。

比起“真相”,紫金陳三部曲更吸引人的其實是對“世相”的展現。

《無證之罪》的駱聞曾經對組織非常信任,直到自己的親人受害,妻女失蹤案五年無法告破,組織也並沒有爲他主持公道。只好模仿殺手作案,殺得都是有罪的人,成功吸引警方注意,重新追查殺害他家人的兇手。

它探討的是個人正義能否凌駕於法律之上,“好人”也會做“壞事”的問題

《隱祕的角落》用三個孩子的視角來打量成人的世界,它深入罪犯的精神世界,探索殺人犯罪的社會原因。這期間對單親家庭、崩潰的婚姻、中年危機,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給予了真實的刻畫。 張東昇之“惡”昭然若揭,朱朝陽之“惡”卻得細細揣摩。

《沉默的真相》更爲生猛。

《隱祕的角落》與《無證之罪》都是講述人的陰暗面,《沉默的真相》卻是講系統之惡。這是一場有關正義與真相的悲劇,它告訴我們,推動法制進步,有時候是需要鮮血來獻祭的。這也是一場面對權力屏障,勇氣與信念的史詩,當大多數人面對權力這個龐然大物的時候,是明哲保身?還是逆勢而上?

漫漫長夜裏,依舊有像江陽、朱偉、侯貴平、張超這樣願意爲了正義獻祭自己的燃燈者。

但,除了揭露人性的本質和社會制度的沉痾之外,《沉默的真相》還有另一層暗藏的“真相”,這一層,恰恰就是最“中國特色”的。

當那些優秀的、充滿正義感的律師、檢查官、法醫和警察,爲整個故事奠定了“爲正義接力”&“爲正義獻祭”的基調,他們中的一些人付出的不僅僅是生命,還有爲人的尊嚴,卻頂不上結局時候的幾段話。

這是一層諷刺,也是真正的、隱藏的真相。

當體制內的力量對冤案的昭雪都已經需要依靠輿論與至高決斷,而不能依靠真正的程序正義的時候,這意味着對於普遍正義的實現無能。

這或許纔是這個作品,在“正義”討論背後,需要被我們看到的現實,這也是《沉默的真相》這部作品背後,真正“沉默”的真相,是《長夜難明》作爲原著,真正成爲“中國特色社會派推理”小說代表作的原因。

02

爆相的區別在哪裏?

和《隱祕的角落》對比下,《沉默的真相》並沒有那麼“爆”,小姐姐說的是出圈程度。

原因有兩方面:

一個是很多人會提到的“梗”。

《隱祕的角落》開局就是震撼人心的“爬山梗”,外加“小白船”加持,一面是讓觀衆獲得了觀看時候的獵奇心理,另一面又滿足了互聯網時代觀衆對於影視劇討論時候“社交功能”的運用心理。

而《沉默的真相》,並不會讓觀衆因爲真相逐漸隱約可見而感到歡欣,反而會感到極度壓抑。

整個故事裏,最令人有窒息感的還是它勾勒了“房間裏大象”的形狀。

《隱祕的角落》裏的惡是人性之惡,我們樂於一遍遍去討論這背後人性的深幽。《沉默的真相》裏的惡是系統之惡,是體系之惡。

當我們相信這種“惡”的展現很難出現在影視作品裏,又在《沉默的真相》裏直面它時,一種巨大的情感衝擊力也就油然而生。

三個主角層層追兇,無數次徒勞的掙扎和反抗讓人面對這種“惡”時,有喘不過氣的感覺,直到最後那一點被修正過的正義出現時,才讓人感受到劇中三位主角的勇氣。

可勇氣本身,在當下就是一種最稀缺的能力。要求觀衆主動從影視劇裏找勇氣太難了,哪怕這部作品說的是當下真正會出現的現實,它還是沉重且不輕鬆,它提供不了《隱祕的角落》那樣能有互聯網調性的“梗”,這就讓它有了進入的門檻,心理上的和審美上的,讓人不想面對。

第二個則是,改編的程度。

都在說紫金陳是書改影視作品界的歐皇。

很多讀者都吐槽過紫金陳文筆很一般,比如著名的“蘭州拉麪般的眼淚”,可吸引大家看了又看的魅力在於他所搭建的精巧結構,出身產品經理的紫金陳曾自述自己是互聯網思維寫作,難怪他深諳此道。

此外社會派推理作品就有“案中案”的風格,紫金陳的作品裏,在結構上很多能看出東野圭吾的精髓。而在醞釀人物犯罪前的情緒,鋪墊作品人物在選擇上的“無奈”,受到時代和社會影響的“命運感”,則有太濃重的松本清張影子。

因而,即便是文筆被吐槽再多,紫金陳的作品對於讀者來說,讀起來都會讓人醞釀出一種強烈的“憋屈感”,進而讓人產生強烈的共情。

當網劇進入“內容爲王+短平快”的時代,像懸疑推理這類高適配類型本身就受到市場追捧,紫金陳的作品個人風格獨特,在情節上有天然曲折的優勢,也因爲社會派推理小說本身就兼具了法與情,善與惡,情感濃烈,能量極強,更加適合改編。

如果說《隱祕的角落》是把紫金陳原著拍出了導演個人風格濃郁的作者作品,《沉默的真相》就是把原本個人風格濃郁的原著,拍出了成熟的主旋律題材。

這裏不得不提今年另一部優秀的國產懸疑劇《摩天大樓》。

這部劇能看出很濃重的阿加莎風格,但是作爲原著的《摩天大樓》,它的推理是曖昧的。

原著中,在一座摩天大樓中,一個姑娘死了,作者爲讀者勾勒出的是一個個碎片,但這些碎片不一定能還原成一個有關真相的圖景。而在劇版《摩天大樓》中,創作團隊很巧妙的用了阿婆風格的套路,而最後引出的關於女性議題的討論,依舊是社會派推理的深思。

其次,阿婆筆下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實在是太過經典,以至於,後來者模仿這種密閉空間謀殺的作品層出不窮。很多創作者在學阿婆的時候,似乎都想把重點放在炫技,然後倒推出那個結論。

《東方快車謀殺案》屢屢被改編,此爲2017年版中國區海報。

卻忘記了,阿婆創作的這種推理模式之所以經典,關鍵不在於驚世駭俗的結尾,而是水落石出之後,比起揭示兇手是誰,對故事裏人物羣像的刻畫,以及讓你對複雜人性倒吸一口氣的感受,纔是阿婆作品的精華所在。

《摩天大樓》改編巧思即是如此,它把原作中所有的相關人士都定了罪,那個殺死美寶肉體的兇手反倒沒有那麼重要,改編重點也成了對於女性生存問題的討論。這種改編先不說對原著粉是否認可,有一點,這種改編讓《摩天大樓》影視化具有濃重的作者性作品的風格。

《隱祕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區別也是如此。

也許是原著完成度越高,改編的難度就越大。《沉默的真相》越看到後來,越會意識到,這很像一部主旋律電視劇。

這其實是非常值得一說的點,我們的主旋律原來是可以拍得如此好看的,畢竟《沉默的真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紫金陳自己就說過,這是一部對他來說不一樣的作品。一個作者要把作品裏的震動傳遞給讀者,情感烈度或大或小,但總歸是自我表達,好的作者能夠把這種情感的烈度準確傳遞給讀者。

《沉默的真相》在傳遞原作中的情感烈度這件事情上是成功的,抓住了故事本身的核,

但是,同樣對於“房間裏的大象”的描繪,周梅森和陸天明的作品早就做過更好的展現,他們作品裏的人物更加老辣,更加立意深遠,更有作者性作品的特點。

所以當《沉默的真相》改編還是走傳統的說故事路線,商業改編上是成功了,但風格上來說,沒有《隱祕的角落》來得不可替代。

必須承認的是,它依舊是拉高了國產電視劇的線,不僅僅是“尊重創作”,更是那股“不得不拍”——它背後對於體系之惡的再次深入探討,相信很長時間裏,不會再有國產劇能超過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