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回到老家,与妈妈在一起聊天。妈妈告诉我:他们小的时候,生活比较艰苦,经常吃一些粗粮,遇到不好的年份,只能吃糠咽菜。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的父亲经常在家门口河里去捕鱼,运气不好时只捕到一些野生甲鱼,甲鱼一般没人吃,卖又卖不掉。,因为生活比较贫苦,就只能吃野生甲鱼度日,甲鱼的腥味比较大,她对吃甲鱼一点也不感兴趣,现在市场上的甲鱼几百块钱一斤,她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这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家是农村的,所在的生产大队小组在快要过春节的时候,把养的那两头猪杀了,分到每家的只有几斤肉,全年只有这次能有肉,和分肉人关心好的,家庭成分好的就能分到肥肉,家庭成分不好的只能分到瘦肉。为什么农民都愿意要肥肉而不喜欢瘦肉?

这是因为对于农民来说,一年只能要这次油水,肯定要肥肉,那个年代就是特别想吃肥肉,肥肉油水多。而且肥肉可以吃一年,把肥肉榨油或者放在盐碗里,炒菜前把肥肉用手在热锅里刮一下,菜不会粘锅又有点猪油味。到了下半年没有肥肉了,家里又来了客人的话,为了表示友好客气,会用一小块冬瓜放在热锅里粘一下,模拟肥肉粘锅“吱~”的声音,让客人知道对你很重视用了肥肉。

让我最难忘的就是秋天到水洼里抓螃蟹,那个时候在黄河入海口有不少的湿地,到处都是水洼。在水洼和芦苇草丛里,经常有野生的螃蟹,我们用篓子抓住后带回家,让父母给我们煮着吃,算是补充一下营养。 以前沿海的渔民年景不好的时候也只能吃螃蟹果腹。渤海农场一些劳模做报告时感慨:“你们现在生活多好啊,每天有白米饭吃,我们那会儿很苦,每天只能吃螃蟹。”

时代不同了,生活水平也不一样了。以前不太贵重的螃蟹现在成为了“抢手货”价格不菲。特别是黄河口大闸蟹更是成为我国中秋、国庆期间一道名贵的特色食品。

黄河口大闸蟹也叫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以往,国内盛产大闸蟹的主要是南方的江苏安徽等省份。1993年,在育苗和养殖试验成功后,东营市才开始大面积推广黄河口大闸蟹的无公害养殖。蟹苗由野生原种蟹人工繁育,养殖用水以黄河水为主,饲料以黄河水繁育的野生杂鱼为主。目前,当地已发展成黄河流域最大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年创产值3.8亿元,为全市农民增加纯收入2亿元。

目前,由于采用了“鲜活水产品仓储保鲜方法”和“鲜活水产品恒温仓储装置”两项国家专利技术,东营的大闸蟹深加工业已初具规模,产品涉及蟹黄、蟹肉、蟹油、醉蟹等种类,其不仅畅销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还顺利打入韩国、日本、西欧等国外市场。

大闸蟹营养丰富,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瘀、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蟹肉也是儿童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各种微量元素。也是中秋佳节探亲访友的最佳礼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