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长寿时代养老金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尼尔森消费者洞察金融领域总监肖洁菲对《中国企事业员工医疗养老保障白皮书》进行解读。

肖洁菲提出,通过调查后发现,当员工的职级、工龄、岗位不同的时候,本身需求有很大差异,另外他也会觉得自己和其他职级相比对公司贡献更多,这个时候如果是完全公平的保障对员工而言反而会产生一种剥削感,因此现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注意到这一点,会有更多比例的企事业单位会提供差异化的职工保障,使每一层级的员工能得到与他相应比较匹配的福利保障。

她表示,今年是疫情非常特殊的一年,我们注意到企事业非常好的一点,虽然在疫情冲击下对大量企业形成经营上的影响,但是我们看到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力资源负责人纷纷表示尽管受到了这样的冲击,但是疫情使他们意识到在员工健康保障方面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表示如果有好的产品愿意为员工提供一些额外保障。包括我们从右边这张图去看,对于未来一到两年员工医疗补充投入几乎没有减少,包括有20%的企事业单位表示他们愿意提高这方面的投入。所以,疫情唤醒了企业对员工的医疗保障健康投入。

另外,当从企业视角里去问人力资源负责人觉得你们提供的这些福利保障有什么问题时,44%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的感知度并不高,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有超过六成员工认为国家与企业提供的福利保障不足。

为了进一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扩大保障和福利的力度,有些企业从三支柱去发力,通过员工自主付费选择一些福利产品,来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保障力度,弥补刚才提到的保障缺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做三支柱核心还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获得感,但是我们刚才看到50%左右提供了三支柱福利方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自选升级,只有一部分是自主选择,其中有一部分没有提供三支柱的补充措施。为什么?首先,当企业决定是否需要搭建员工自主福利平台的时候有三方面考虑,一是可行性,二是政策影响,三是专业性。刚才提到保险公司、保险行业在这方面确实还有一些可以精进的地方,但是首要障碍点在于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于内部可行性的评估不是那么乐观,一是担心公司成本,二是担心员工没有这方面的保障需求,三是担心员工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们自己付费购买。

她总结怎么能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的获得感时提到,第一点是告别无声息的邮件群发,可以依靠外部更专业性的提供方提供相关副五。第二是做到点上,以员工需求最多的重疾险为例,员工会考虑很多方面,从保额来说相对集中在30万—60万,对于各个家庭成员,我自己和子女、父母、配偶用什么保障大家的考虑也是各有差异,所以这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呼吁有专业更懂得员工保险需求并且能够提供相应保险设计方案的公司介入,辅助我们的企业达成对于员工需求的理解和设计。第三是易得度,我们有一些企业在福利保障方式上还是比较传统的,可能通过填单或者纸质方式获取,这大大增加了员工的使用阻碍。所以,在我们所调查的中大型企业当中现在已经超过85%通过第三方平台减少员工使用的障碍度,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还是会有,其中相对来说由保险公司搭建的系统比起企业自建或者找第三方自建遇到的问题更低一些,这也是由于保险公司自身专业度能够包括企业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员工,克服自身的困难。

最后,她讲到了个人角度的医疗养老需求。

她说:“我们发现即便资源充分的中高收入人群养老、医疗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所以从个人角度的医养白皮书我们也希望给企事业单位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如果我们的员工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企事业单位没有帮助员工做好准备,那在未来我们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当中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