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神癡話:中秋夜拜月娘,月娘,阿孃,月娘究竟是誰?爲何要祭拜?原來八月十五是月神生日。

簡化漢字中“陰”和“陽”是少見的有意思的會意字,繁體字“陰”從阜,從侌,左邊表示山地,右邊表示背陽、缺少陽光,是以“陰”本義是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不過簡化之後“陰”字卻也不錯,右邊的“月”指月亮,而在遠古的自然崇拜中,月就是“太陰”。

原始信仰中,月神是最早的天體崇拜之一,《尚書·堯典》記載,日、月、星辰爲天宗,岱、河、海爲地宗,六神就是六宗之神,其中月神又稱太陰星君,全稱是“上清月府黃華素曜元精聖後太陰皇君”,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太陰娘娘”。

有人認爲太陰娘娘就是嫦娥,這或是受“嫦娥奔月”的傳說影響,在古代神話中,嫦娥居住在月亮上的廣寒宮,她因盜取不死神藥而成仙,奔入月中,但嫦娥僅是借住月亮的神仙之一,不能因此認爲她是月亮之主,月亮遠早於嫦娥存在,在嫦娥出現以前的遠古時期,月神就已被人們祭拜。

既然太陰娘娘不是嫦娥,那麼又是誰呢?遠古時期,神是自然景象的人格化,因此,月神更可能是月亮之母,也就是《山海經》所記載的常羲,又稱常儀,她生了十二個月亮,所以一年十二個月。

在民間,太陰娘娘又稱“月光娘娘”,福建及廣東潮汕地區則爲“月娘”,“月娘”可以理解爲“月光娘娘”的簡稱,但也可以理解爲月亮之娘,潮州話將“祭月”稱爲“拜月娘”,也有說是“拜阿孃”,這些稱法都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月亮之娘。

相傳八月十五是月娘的生日,所以這一天各地會舉行隆重的祭月儀式,在潮州,“拜月娘”由女子主祭,孩子可參與,而祭品主要是瓜果以及糕仔(潮式月餅),祭拜時常寄託美好的願望,比如請月娘保賀孩子聰慧、女子美貌、家宅平安。

祭月是相當莊重的儀式,小時候不懂事,常會對着月亮指指點點,平時大人多不管,但中秋節夜晚是絕對不允許的,大人們會根據老輩人流傳下來的傳說,告誡我們不可隨便指月,也不可胡亂說話冒犯月娘,不然將會被“割耳”,這也導致很多箇中秋節後,我們都會經常摸摸耳朵,這種說法看似迷信,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心懷敬畏總是好的,孫悟空和哪吒那般的叛逆少年,有那麼幾個就夠了。

如今中秋又近了,這幾晚六甲番人常會望月發呆,然後喫着阿孃自己製作的糕仔,潮州話有歌唱道:“月娘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英塘。”我們都曾經是歌中的秀才郎,也曾想象自己衣錦還鄉,可是如今在外漂泊了幾十年,又有幾個中秋節能回家團圓呢?

附六甲番人原創詞《長相思·己亥中秋夜》

拜月娘,望月娘。慈母心思越過牆。痴兒在異鄉。 不思量,長思量。豈止中秋今夜傷?拜深深敬香。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