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們,於近日公佈了一項最新的觀測成果,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大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這顆行星的公轉週期爲3.14天,因此,科學家們又稱它爲“π行星”。

“π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

在太陽系之外,和地球大小的行星是非常少的,當然,也與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不足,沒有辦法發現足夠多的行星有關。

所以,這顆被稱作“π行星”的行星被發現後,科學家們還是非常興奮的。參與這項觀測研究的科學家表示,他們觀測研究“π行星”已經有數月時間了,一開始,在使用從地面觀測的網絡望遠鏡SPECULOOS系統歸零調節時,捕捉到了“π行星”圍繞着恆星運行的信號,後來便持續開始觀測,最終確認了“π行星”的身份。

“π行星”有多大?

更加準確一點來說,“π行星”的官方名字是K2-315B,它是K2數據中發現的第315個系外恆星系統。

那麼,“π行星”究竟有多大呢?研究者表示,“π行星”可能還沒有地球大,因爲通過目前的觀測數據來看,“π行星”的半徑大約是地球半徑的0.95倍左右,質量也和地球質量差不多,小也小不了多少。

“π行星”真正吸引人的點是,它的運轉週期是3.14天,看到這裏,對於這個數據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了,因爲這就是類似於地球上科學家們發現的圓周率的π值。

“π行星”所在的恆星系統又如何呢?研究者表示,“π行星”所圍繞運行的主星,並不像太陽一般大和明亮,它應該是一顆冷恆星,質量僅爲太陽的五分之一左右。

看到這裏,可能大家也會有所疑惑,那就是什麼是冷恆星呢?在我們的認知中,恆星都是會發光發熱的,那麼,冷恆星又是何種天體呢?

其實,所謂的冷恆星,就是白矮星。簡單來說,就是小質量的恆星在經過生命尾聲後,最終變成白矮星。未來太陽也會在生命的尾聲變成冷恆星。

冷恆星的顏色看起來是白色的,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在8000K左右,發出的光芒也都是白色的。

由於體積和質量更小,所以,當恆星變成白矮星後,等於是開始了新一輪的新生,會繼續在宇宙之中存在幾十億年的時間,之後在經過演化,最終會變成黑矮星。

當白矮星變成黑矮星後,小質量恆星的整個演化週期,或許纔會正式結束。也有一種觀點認爲,當最後宇宙中所有的恆星都變成了黑矮星,那麼,宇宙也會迎來終結。有關這個問題,在之後的文章中,會再跟大家一起討論。

讓我們接着看回到“π行星”身上。這意味着,“π行星”的年齡很可能已經非常大了,它所在的恆星系統也非常古老,至少已經經過了百億年的時間。

科學家並不“看好”π行星

雖然“π行星”是在白矮星系統中,但是由於它和主星之間的距離太近了,這就導致“π行星”的表面溫度極高,所以,從目前人類的科學理論來看,“π行星”上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也不適合未來作爲人類的新家園。

不過,“π行星”的發現仍然有着非常大的研究意義,因爲或許可以通過對它的研究,來知曉未來地球的命運。

因爲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太陽未來也會變成一顆白矮星,而地球也將在太陽變成紅巨星的那一瞬間,被吞沒。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最終地球變成和“π行星”類似的模樣,圍繞着變成白矮星的太陽運行。

有關“π行星”,還有着很多謎團,比方說爲何“π行星”可以距離主星如此接近?因爲從距離來看,它所圍繞運行的白矮星,在恆星階段變成紅巨星後,快速膨脹會將它的軌道吞沒,也就是說,如果“π行星”原本就在那裏,那麼,它應該早就被毀掉了。

但是,“π行星”卻仍然圍繞着白矮星運行,所以,研究者認爲,或許是“π行星”原本並不屬於這個恆星系統,它或許是一顆流浪行星,在經過這顆白矮星周圍的時候,被強大的引力俘獲。

所以,未來如果地球可以有機會從太陽的“末日演化”中倖存下來,或許日後地球也將圍繞着白矮星運轉,或者成爲流浪行星後被其它恆星俘獲,至於結果如何,一切交給時間就自有答案,你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