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成功來源於認知,而認知的素材來自於信息。

按理說,進入信息時代,人們更容易獲取信息,更有利於提高認知,成功的比例應該更高。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現實中的二八現象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在成功比例更小的同時,所集中的財富卻越來越多。這一現象說明,普通人的認知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在下降,人們提煉信息爲認知的能力不僅沒有提高,也在下降。

30多年前,人們主要靠報紙、電視、廣播獲取信息,而獲取“真實”信息主要靠口口相傳。那時候一份《參考消息》的含金量之高,需要看完報紙縫才能放過,這份報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

到了20年前,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起來,電視、報紙、廣播不再是信息的主要媒介,取而代之的互聯網不僅更加開放更加親民,還有傳播速度快,輻射範圍廣的特點。《參考消息》不再一紙難求,內容也真的迴歸爲參考。隨着手機的普及,“真實”信息的口口相傳也不需要見面,通過手機傳播得更快更廣。

10年前,我們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讓我們興奮的同時,也讓我們無所適從。廣播不聽了,電視閒置了,一年也難得看一份報紙,手機填滿了我們的業餘時光。氣定神閒的日子被各種短視頻代替。

表面上看起來,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形式豐富,而實質上,該知道的能知道,不該知道的還是不知道。

在典型的零和博弈場景下,信息不對稱更加嚴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股市,普通股民沒有因爲進入信息時代盈利。雖然他們憑着先進的信息工具,迅速獲取了大量的資料,仍然沒有改變韭菜的境遇,不僅如此,還有可能被收割得更快。

與股市相同,在其他領域,二八現象也沒有因爲進入信息時代而有絲毫的改變,相反,二八現象愈演愈烈,其中不乏信息技術的推波助瀾。

技術能夠改變世界,不過千年不變的定律告訴我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技術所不能改變的是人性,二八定律就是人性的流露。

技術雖然能夠提高人類社會的整體生產力水平,卻不可能改變生產關係中的頭部模式,永遠是少部分人的認知高於大部分人的認知,將少數人的意志轉化爲多數人的行動,驅動社會整體發展。不管信息渠道有多少,形式有多豐富,傳播速度有多快多廣,有效信息的流向還是被牢牢地控制在一部分“精英”手中。讓普通人獲取的信息被分爲兩份,一份用於引導他們該幹什麼,一份用於填滿他們無聊的生活。不過即使如此,信息時代仍然提高了我們的整體認知水平,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如何才能打破普通人面臨的信息困局,需要我們思考。也許暫時放下手機,拿起書本,“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勤于思考,是一個可以嘗試的老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