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時,有些家長會退後一步,深吸一口氣,等待3秒再反應。這是有智慧的家長,他們不是直接劈頭蓋臉地訓斥,而是暫停自己的條件反射,3秒鐘以後,氣可能消了一半,可以好好地問清楚情況,也可以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心平氣和地教育孩子了,這樣做可能更有效果。

身處一個鉅變的時代,不是每次條件反射都是對的。學會讓子彈飛一會,對於難以把握的事,等子彈落地再去反應。

條件反射對於重複出現的事物省去了判斷決策的步驟,節省精力提高效率,固化了反應,但同時,對於處理變化中的事物,這種條件反射式的反應可能又成爲障礙。

所有的事物都是整體的一部分,時代在變遷,所有組成部分都在隨着變化,就連身處其中的我們,作爲整體的一部分,也在時刻變化中。

局部和整體關聯,越是能看清全局,就越能夠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勢,有利於判斷和決策。

認知決定了行動,行動決定了結果。在事物發展之初,如何儘可能地看清全貌,成爲認知的關鍵。

在事前,旁觀者清。

退後一步,才能看清全貌。參觀過畫展的人都知道,退後一步欣賞,可能更能夠看出其中的意味。同樣,“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不可能跳出大的整體,但可以儘可能地遠離事件核心,就有可能看清楚更多的關聯事物。“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

就像那位退後以步數了3秒的家長,給自己給孩子都留出了足夠的空間,這個空間的作用有利於搞清楚事物的來龍去脈,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判斷。

在事中,穩紮穩打。

我們經常看到路邊的一條標語寫着:“寧停三分不搶一秒”,提醒每一位駕駛員,以這樣的態度去開車,可以避免大部分的交通事故。這時候,慢就是快,這樣做還是爲自己留足了迴旋空間。

更多的時候,我們也會採用延時滿足的態度,讓子彈飛一會,再做調整。即使我們在事前瞭解得多清楚,準備得再充分,事物也會在發展中不斷變化,可能出現很多出乎意料的情況。此時,我們可以採用延遲滿足的策略,以慢爲快,待事物變化到一個節點狀態後,再做反應。

此時,事前準備的應變預案就可以拿出來,做到有備無患。

事後,超然。

早年松下幸之助遇到了一個重大問題,在冥思苦想了幾天以後做出了決定,之後徹底放鬆,他告訴身邊人,決策以後的事情就交給上帝吧。

整體的發展很難靠一己之力去改變,“盡人事,聽天命”,事前儘可能做到認知透徹,準備好預案,事中儘可能穩紮穩打,隨機應變,事後超然。

將“退一步”的智慧融入處理事物的全過程,相信可以成爲我們應對大部分事物的有益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