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汽車不僅要提供實惠的價格,更要考慮品牌價值的提升,這不僅對中國品牌汽車是個“面子問題”,對用戶同樣是個“面子問題”。

比亞迪新上市的

宋(參數|圖片)PLUS,起步定價爲11.58萬元;和它尺寸相當的大衆途觀L,起步定價爲21.88萬元。宋PLUS配置更豐富、內外飾設計更漂亮、座艙用料和氛圍更高檔,爲什麼定價反而低,而且懸殊很大?

沒錯,主要的差別是品牌溢價。

途觀L(參數|圖片)在中國的定價維持了“國際化”,甚至比美國市場明顯要高(長軸版途觀(參數|圖片)主要在中國和北美銷售);而宋PLUS的定價則相當中國化,甚至比同級的國貨SUV更實惠。

宋PLUS和途觀L尺寸相當但差價懸殊

在中國品牌汽車崛起的道路上,整車品質提升的速度,遠遠超過品牌價值的提升速度,換句話說,中國品牌汽車的價格是明顯落後於“價值”的。這讓人想起豐田曾多次強調的“只打價值戰,不打價格戰”——中國品牌汽車該考慮價值戰了。起步即“豪華”

宋PLUS的起步版本名爲“自動豪華型”。這不同於以往的劃分套路,越過了“舒適版”、“精英版”之類的入門和中配版本,直接從“豪華”起步。

這並不是誇大其詞的一個噱頭,可以大致看一下宋PLUS自動豪華型的配置表:

外部配置:全景天窗、LED自動前大燈、一體貫穿式LED尾燈、流水式LED轉向燈、18英寸輪圈、無鑰匙進入、藍牙鑰匙、手機NFC鑰匙、智能搖控駕駛、外後視鏡加熱等;

宋PLUS全系配備了NFC鑰匙等智能設備

內部配置:一鍵啓動、10.1英寸自適應旋轉中控屏幕、智能語音控制、車聯網、OTA遠程升級、駕駛座六向電動調節、方向盤四向調節、後排座椅靠背多角度調節、仿皮座椅、液晶組合儀表、自動空調、後排出風口等;

安全配置:六安全氣囊、車身穩定系統、自動駐車、定速巡航、胎壓監測、倒車影像、倒車雷達等。

這是一款車長超過4.7米的SUV,入門版本的配置足夠豐富,而定價僅爲11.58萬元。對照其它車型的配置表,“豪華版”確實也不過如此。宋PLUS捨棄了配置簡陋的“丐版”,直接從“豪華”起步,這也許是在向消費者顯示誠意,也許是比亞迪刻意如此,不想讓寒酸的配置拉低宋PLUS的品牌形象。品質達到了什麼水準?

宋PLUS的優勢僅僅是在配置高嗎?現在中國品牌汽車達到了什麼樣的水準?

三位國際頂級設計師構成了比亞迪設計團隊的核心,分別負責整體造型、外觀和內飾。大師的手筆可以經得起挑剔的眼光,大師的光環,也讓一些信口褒貶的聲音消失。宋PLUS的觀感在同級車中無疑是一流的,特別是它的內飾,呈現出超越級別的美感和檔次感,毫不誇張,大多數20萬級別的SUV車型也難有這樣的內飾品質。

宋PLUS由全球頂尖設計師領銜的團隊完成

“橫向、乾淨、對稱、懸浮、數字”是宋PLUS的內飾設計的五個關鍵詞,比亞迪全球內飾設計總監米開勒(前奔馳內飾設計總監)希望給這款車打造一個兼具SUV動感和轎車優雅的座艙,尤其是色彩漸變、麂皮親膚材質和數字化副駕迎賓面板的應用,讓宋PLUS的座艙呈現出一種同級少有的豪華感。內飾細節也能經得起推敲,作爲華爲手機和蘋果平板電腦的代工者,比亞迪並不缺乏精細工藝的基因。宋PLUS的座艙有着同級少有的檔次感

宋PLUS的座艙有着同級少有的檔次感

宋PLUS有着很好的製造品質,這可以從車身覆蓋件的細節領略一二。宋PLUS外觀造型呈現出一種“寬體”、“低趴”的姿態,爲配合視覺上的“寬”,不光車身加寬,同時,發動機艙蓋、前大燈、前保險槓也在向外擴張。機艙蓋加大,使它成了全車製造難度最大的外觀覆蓋件之一,必須用業內少見的2000噸衝壓機才能衝壓完成。

發動機艙蓋加大,兩側邊緣還要精準配合向前延伸的腰線,衝壓工藝要求很高

在車尾,設計師堅持要做出“大雙C”效果,一道凸起明顯而尖端鋒利的摺痕由後翼子板延伸到後備箱蓋,兩個部件的精密配合才能保證這個摺痕的自然延伸,這使得衝壓和裝配難度成倍增加。

宋PLUS尾部的“大雙C折線”加大了衝壓和裝配難度

在中國品牌汽車偏弱的機械素質方面,宋PLUS也直追國際主流水準。它裝備的驍雲1.5TI發動機功率輸出和熱效率都達到了全球主流動力領先水平;全新7速溼式雙離合自動變速器也進行了全面升級,着重提升低速和頻繁換擋的平順性和耐用性。動力部分的調校,由前寶馬動力調校專家完成,而底盤的調校,則由比亞迪首席底盤專家漢斯·柯克(前奔馳底盤調校專家)完成。該打價值戰了

比亞迪全球內飾設計總監米開勒曾在奔馳任職,他來到比亞迪,就是被中國汽車進步的速度所吸引,要用自己的經驗幫比亞迪汽車進一步提速。

米開勒認爲,在歐美生產一臺車的勞務成本非常高,導致10-20萬元級別的車很難有高品質的內飾做工和配置功能。中國國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比歐洲要低,而對他們來說,10多萬的車也不算便宜車,兩個因素疊加,在中國可以花十幾萬就能買到品質相當不錯的車。

米開勒對中國品牌汽車的進步速度讚歎有加

實際上,在中國銷售的中高端合資車依然維持着與歐美市場接近的價格水平,配置和品質還往往會縮水。米開勒提到的價格低而品質好的汽車,主要是中國品牌。

和品質比起來,尤其是和合資品牌比起來,中國品牌汽車的價格體系明顯是偏低了。這可以讓消費者得到實惠,但也會抑制品牌價值的提升。價格是價值最直觀的體現,消費者往往會想當然地認爲價格低的車品質一定不會太好,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在品質快速提升的同時,中國品牌汽車也要維持合理的價格體系,否則會引起消費者對品質的誤讀。

車造到宋PLUS這種水平,確實應該考慮好好打打價值戰了。中國品牌汽車不僅要提供實惠的價格,更要考慮品牌價值的提升,這不僅對中國品牌汽車是個“面子問題”,對用戶同樣是個“面子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