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中華文明在這地球上綻放了數千年的人類智慧之光。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華夏民族出現了無數次的覆滅危機,但每到關鍵時刻,總會有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在危難的邊緣用盡全力去拯救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林則徐就是其中一位。

虎門銷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在課本中學到過,那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能令每一個看過的人熱血沸騰。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虎門銷煙之後去了哪裏,結局如何,更不瞭解林則徐的後人到底是怎樣的,是否像他一樣是英雄好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林則徐後代們的情況。

雖然林則徐虎門銷煙之舉大大挫傷了英國的臉面,同樣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舉動,但在虎門銷煙之後英國卻以此爲藉口組織軍隊發動了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滿清,中國從此進入到近現代社會。

戰爭失利之後,原本因爲虎門銷煙而受到道光皇帝重用的林則徐,也受到了議和派的構陷,慘遭貶謫官職,發配邊疆,從此遠離中央,十年之後病死在前往廣西赴任的途中,“中道遽歿,天下惜之”。

林則徐有兩位夫人,原配鄭淑卿是官宦之女,父親是乾隆年間的進士,兩人感情相當好。鄭淑卿給林則徐剩下了四個兒子和四個女兒,但有一對兒女不幸早夭。在鄭淑卿病逝之後,林則徐續絃娶了第二房夫人,但沒有再添丁。

林家好歹也是書香門第,林則徐與鄭淑卿的三個孩子自然也都是讀書人,品格、學識都非常優秀。長子林汝州,從出生開始就備受父母的疼愛,他從小就非常用功讀書,在道光年間考取了進士。年紀輕輕就步入仕途的他,前途可以說是無限光明。

但由於父親被貶,議和派佔據朝廷的主流,放眼望去父親的政敵,因此林汝州一直以來沒能進入中央權力的中樞,在父親病逝之前,他一直在翰林院編撰詩書。

由於父親這樣的忠義之士被朝廷排擠,小小年紀的林汝州一眼就看穿了晚清政府大廈將傾的事實,他本來也不願意爲這樣的國家建言獻策,安排他專門負責整理詩書,反而很符合林汝州的心境。

次子林聰彝和兄長不一樣,儘管他也見識到了朝廷的黑暗,但他並沒有放棄他經世濟民的夢想,在史書上就記載林聰彝“早年有經世之志”。他在父親被貶之後一起前往邊疆,並遂父親一起察覺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疾苦,因此他發誓要爲老百姓們做好事,謀福利。

在林則徐病逝後,林聰彝給父親守孝三年,期滿之後奉詔入京。林則徐畢竟是個忠臣,林聰彝獲得了不用科舉直接當舉人的補償,後來還當上了內閣中書。同治年間,林聰彝被派往杭嘉湖道,新修水利、海塘,與老百姓們一起同甘共苦,留下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水利設施;光緒年間,積勞成疾的林聰彝病死在福州。

林拱樞是林則徐幼子,和二哥林聰彝一樣被宣召入京,賞舉人,然後在刑部任職。根據史料記載,林拱樞在任期間,爲官清廉,從沒有收受半點賄賂。林拱樞的後代也很厲害,他的孫子林步隨是滿清最後的翰林學士。他的曾孫林曾同、世孫林墨卿兩人是爲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中林曾同先是考上了北京大學,隨後成爲一名地下黨人。在建國之後,國內局勢還不穩定,林曾同此時憑藉其知識分子的身份在美國新聞處工作,依靠職務之便破獲了多起國外反動派派來的特務間諜案件,爲新中國的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林墨卿在北京長大,在青年時期,日寇入侵中華大地的陰謀已經人盡皆知,很多當時的進步分子紛紛走上街頭奔走相告,號召大家團結抗日,林墨卿也滿懷熱血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中,組織同學爲抗日戰士們偷偷運送物資。

建國以後,林墨卿在外交部擔任要職,爲新中國的外交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聽說過凌青的名字嗎?凌青其實就是林墨卿,使中美關係解凍的“乒乓外交”就有他的參與,同時他還是常駐聯合國代表。

正所謂老子英雄兒子好漢,林則徐的三個兒子們雖然沒能想他本人一樣備受後代華夏子孫的頂禮膜拜,但也個個都是爲國爲民的好官,全都繼承了他的民族大義。哪怕是他的五代孫輩,都繼承了他的胸懷與英雄氣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