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過了這麼幾天,終於找時間去看這部電影《中國機長》,畢竟票房已經12億了,畢竟宣傳做得這麼到位,在我已經知道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場意外事故,而且會在機長的努力下,大家會安然回來,即使已經知道這部電影的起因,大概過程和結果,還是去看了。

先說說看這部電影的感受吧

1、開篇太直接了

進了影院,坐下後,熒屏就是在準備起飛,機長的準備,乘務員的準備,沒什麼其他多餘的交代,川8633準備起飛,感覺有點太直奔話題了,總覺得有點突兀的感覺。

2、記錄感太強

後面展現了機場人們的各種候機的場景,比較符合現實生活,我們平時坐飛機也基本是這樣的感覺,機場有些慌亂,有些人着急的等待,有些人趕飛機的忙碌,非常接近於真實生活,但是並沒有給人新奇之處。

3、乘客怎麼會在機場見到機長呢

後面西藏的那個小孩,居然和機長打了招呼,我乘坐過這麼多次飛機,從來沒見過機長,真的好想見見機長啊!

是我沒機會見到呢,還是本部電影這個細節故意沒有生活化。因爲在我印象中,乘客是基本見不到機長的。

4、天氣的伏筆起了反作用

川8633起飛時,已經預料到天氣有異常了,爲什麼還要起飛呢,爲什麼不延誤等天氣完全OK了再起飛。我覺得在飛機起飛前,還給了天氣將會遇到氣流的陳述,顯得很不自然。

如果起飛時所有的氣象預報是正常的,但是起飛後遇到突發情況,感覺這樣更符合邏輯。

5、爲什麼機長能去搭訕乘客

爲什麼那個帥帥的機長可以到座位上去搭訕美女,而且還正好留有一個位置出來,我乘坐飛機從來沒有遇到過空乘會和乘客主動搭訕的,這樣會不會顯得很不專業。

5、缺氧後沒事嗎

飛機出事後,李沁那麼久沒帶氧氣,爲什麼沒事。

6、在飛機穿越雲層時,冰雹這麼大,爲什麼機長沒有傷口。

在飛到8000米以上的高空,溫度至少是零下40度以下,爲什麼機長臉上沒有凍出霜,至少他的那個呼氣的裝置有霧面效果,應該會更加真實。

7、機艙擋風玻璃爲什麼會壞

天氣原因可以理解,爲什麼玻璃會壞,是檢查不到位,還是飛機艙內沒有調節壓強所致?

8000米高空,擋風玻璃壞了,壓強不會傷到耳朵嗎?我覺得如果有這樣的鏡頭,就是對方說什麼都聽不見。

8、機長最後沒事,覺得有點突兀

川8633在穿越雲層之前,一隻在雲層前盤旋,塔臺全體工作人員當時都非常的緊張和焦慮。塔臺領導都已經說當時的非情條件已經到人體能成承受的極限了,機長執行玩飛行任務後下飛機跟沒事人一樣,感覺劇情有點誇張了。

當時穿越雲層時,天空中飛起打冰雹,整個機艙被打得砰砰砰直響,機長沒有被冰雹砸到,這個有點牽強。

持續溫度這麼低,沒有正面或者側面體現機艙溫度非常低,感覺考慮得有點不周。

我覺得機長憑藉毅力堅持到飛機安全降落,最後那一瞬間可以來一段昏迷,或者直接進重症醫護室,一點都不誇張。

9、張天愛抱着一個小孩,我覺得這個有點神奇,畢竟那個時候媽媽纔是最擔心自己孩子的

在飛機嚴重顛簸的時候,張天愛抱着那個小孩很久很久,確實畫面是很有愛,但是我覺得當飛機出現事故,那種時候是母親的愛會更加偉大,母親不會不管自己孩子的,寧願自己呼吸不了空氣,也不會讓孩子無法呼吸空氣,發生這種意外,應該第一時間照顧小孩的是自己的母親,而不是一個乘務員。

10、當袁泉呼叫5號周雅文的時候,沒有人管,應該周邊乘客扶一下。

飛機穿越雲層時,乘務長袁泉依次呼叫各乘務員,呼叫到5號李沁飾演的周雅文時,無人應答,張天愛一直在拍打餐車,企圖讓周雅文醒過來,旁邊的乘客也一直在呼叫周雅文,但是周雅文已經已經處於昏迷狀態,或者說已經非常虛弱了。

旁邊的乘客只是一直在呼叫,爲什麼沒有人拉周雅文一把呢,當時機艙的環境是非常危險和緊急,但是離李沁比較近的乘客我覺得扶一把是沒有被問題的,但是最後是李沁自己起來的,那一瞬間的確是比較感動,但是劇情這樣設定,顯得乘客少了一些人情味。

最後我覺得這是一部挺棒的電影,它刻畫了一個偉大的機組在遇見危險時的專業表現。

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責任聽完後挺受啓發,人應該敬畏生命、敬畏規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應該努力做到專業,不論是什麼工作,都應該恪盡職守,努力做好工作崗位的每一件小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