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駐柳條湖分遣隊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視北大營爲名,率七八名部下,在東北軍瀋陽北大營南800米的柳條溝鐵路軌上,點燃了預先安放在鐵軌下的炸藥,“隆”的一聲巨響,一團火焰沖天而起,劃破了夜空,“九一八”事變爆發了。

“九一八”事變爆發,瀋陽城陷入四面楚歌十萬火急的狀態。其實,日本人的槍聲響起後,東北軍瀋陽北大營的不少戰士,第一反應便是拿槍反擊,但是卻被長官禁止了。

日軍夜襲瀋陽北大營戰鬥最激烈之處

此時坐鎮軍中的只有獨七旅參謀長趙鎮藩,槍聲一起,趙鎮藩便通過電話向東北邊防軍參謀長榮臻請示應急辦法,榮臻的回答讓趙鎮藩畢生難忘,榮臻對趙鎮藩說: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裏,挺着死,大家成仁,爲國犧牲。

榮臻

榮臻的“不抵抗”命令,其實是來自執掌東北的少帥張學良,榮臻只不過是當了一次不光彩的傳聲筒。那麼,此時此刻的張學良,人又在何處呢?

在全景式再現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的電視劇《東方戰場》中,有一段場景,展現的是“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張學良正與趙四小姐看戲的片段,以及張學良下令不抵抗的片段。

張學良

這段電視劇中的情節和場景,都是對照歷史再現的。正在看戲的張學良,錯誤的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九一八”事變當天晚上,北大營裏駐紮的是東北軍精銳的第七旅,兵力有8000多人,進攻北大營的日軍不過600多人。爲什麼張學良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九一八事變後的瀋陽北大營

日本人是有備而來,蓄意挑釁,爲侵略中國東北尋找藉口。當時東北的軍政當局卻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張學良晚年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當初做出那樣的決定,是有什麼難言之隱時,說了這樣9個字:我以爲日本不是真幹!

也就是說,張學良當時認爲日方只是尋釁鬧事,所以息事寧人的辦法就是我們不給他釁可尋。於是當日方挑釁的時候,就要求當時的東北軍政各方不得進行反抗。

晚年張學良

不過,就就在“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天晚上,有一個人,我們一定要記住他的名字。他就是被稱作血肉長城第一人的黃顯聲。“九一八”事變當天,他拒絕執行上級不抵抗命令,組織瀋陽警察與日軍進行血戰。

黃顯聲

黃顯聲,1896年生於遼寧鳳城,1921年進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1930年春,被張學良任命爲遼寧省警務處長。“九一八”當晚,黃顯聲趕緊調動周邊所有可以調動的警力,親自指揮警察頑強抵抗, 正是因爲他們的拼死抵抗,在撤離到錦州的部隊裏面,瀋陽警察部隊是動作最快的,傷亡最小的。

1931年9月19號零時剛過,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下達了一萬日本關東軍攻擊沈陽的命令。凌晨3點,距日本爆破柳條湖4個多小時後,本莊繁帶上他的行李乘火車向瀋陽進發,把關東軍的司令部遷到瀋陽,方便日後進一步擴大日軍在中國的佔領地。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進入瀋陽城

“九·一八事變”發生的三天後,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此時的裕仁天皇在聽取了軍方的彙報後,完全有機會遏制軍方的行爲,制止局勢惡化。但是,他卻默許了軍部的這次行動,並決定不干涉軍方接下來的侵略計劃。

日本裕仁天皇

1931年9月18日,日軍的鐵騎踏過了東北肥沃的土地,中華民族也由此走入了14年黑暗的歲月。““九一八”事變”的爆發,預示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戰場的開始。隨後,中國共產黨人迅速作出積極反應,支持對日抗戰,同時派出大量人員遠赴中國的東北,投入抗戰活動之中。各地抗日小分隊開始崛起,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十四年抗戰歷史,從此拉開序幕。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中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以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代價,贏得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牢記“九一八”,讓警鐘長鳴心中,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

尊重一段歷史,講好一個故事,更多歷史人文幕後,請繼續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