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說》裏,一個女孩問媽媽,“我一點也不喜歡鋼琴,爲什麼要逼我去學?”媽媽的回答讓人非常尷尬“因爲你太醜了,你的顏值不行,就用鋼琴提升一下氣質。”

同學聽完,鬨堂大笑。女孩聽後,明顯表情尷尬了一下。陳銘開玩笑說“這個答案太扎心”了。

“你太醜了”,也許只是媽媽的一句調侃,一個玩笑。

然而,媽媽卻當着所有同學和攝像頭的面,衆目睽睽之下,用外貌公開調侃女兒,真的合適嗎?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真的“情商低”!

知乎上有位網友吐槽,親戚來家裏做客,媽媽切西瓜讓大家喫。

媽媽顯然是好意,可她接下去說的一句話,卻讓所有人非常不舒服,恨不得立刻摔門離開。

媽媽笑着說:“快點喫喲,你們這羣餓死鬼投胎的,免得以後又說我虧待了你們,到我這裏串門連西瓜都捨不得切給你們喫。”

明明是好意,爲什麼偏偏要用這種諷刺的語氣說出來,讓所有人尷尬呢?

父母有時候就是這麼擰巴,明明關心孩子,卻非要將自己的好意用一種彆扭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孩子不舒服。似乎只有孩子難受,才能更深地體會到父母的愛。

除了這種彆扭的方式,在生活中,父母也經常用很多低情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1、對孩子當衆斥責羞辱

有一次,我在小區裏遇見一個媽媽和其他媽媽聊天時,不斷講自己孩子的糗事,並哈哈大笑,小男孩站在旁邊臉一陣紅一陣白,好幾次打斷媽媽要求回家,而媽媽卻認爲孩子鬧彆扭,將孩子又臭罵了一頓。孩子委屈的眼淚一直在眼眶裏面打轉。

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只要不滿意就隨時斥責孩子;

和其他家長聊天的時候,一直在數落自己家孩子的缺點,甚至拿孩子的醜事當做笑料來談;

在孩子的同學面前,不給一點面子,張口就懟......

這是很多家長都做過的事情。

我們有時候和朋友親人開玩笑“出去給我留點面子”,因爲衆目睽睽之下被下面子,不但尷尬下不來臺,還很讓人感到非常丟人,甚至以後不想在這些人面前出現。

可是換成孩子,家長似乎忘記了這個原則,隨時羞辱,隨時斥責,肆無忌憚地談論孩子,認爲只有讓孩子體會到這種恥辱感,纔會激發孩子的自尊,讓孩子長記性,以後不會再犯。

實際上,你這種不斷地打擊孩子的自尊的行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甚至於有的孩子開始恐懼社交,他們不敢面對別人,尤其是見證過自己被罵過程的人,他們害怕膽小,成爲了一個低自尊,自卑的人。

2、只能看到孩子缺點的父母

你看不到孩子100分的數學,只盯着他90分的語文,;

你看不到孩子的字跡工整,只看到他寫作業太慢;

你看不到孩子的樂於助人,只看到他多管閒事;

您看不到孩子對你的心疼照顧,只認爲他沒有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情商低的父母,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他對孩子永遠不滿,認爲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永遠不合自己的心意。

每天被父母數落的孩子,漸漸地會喪失自信,認爲自己真的就和父母說得那樣差勁,他將這些不好的標籤全部貼在自己的身上,然後按照這些標籤成長。

最終,孩子如你所願,成爲了你口中那個差勁的孩子。

3、不停講道理的父母

教育家盧梭認爲,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情商低的父母,從來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他們就喜歡不停地對孩子講道理,希望通過說教,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停的唸叨,每次都是長篇大論,一刻也不停息。

卻不知,孩子早已關閉了耳朵,你的這些道理最終只感動了自己,卻隔離了你和孩子。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視頻中的小女孩犯了錯,被媽媽要求認錯,小女孩認錯後說想自己靜一靜,但是媽媽卻不依不饒,從客廳追到臥室,不許女孩關門,不停地、反覆地說她態度不端正。

小女孩快被媽媽逼瘋了,問道:“我已經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爲什麼你們還要來弄我!我實在是想不通啊!”

看到父母二人,對孩子不依不饒的樣子,令人窒息!

孩子和成人最大的不同,面對情商低的父母,他沒有辦法轉身離去,他只能選擇忍受,忍受父母的羞辱、斥責、打罵、嘮叨,一但反抗,反而會得到父母進一步不依不饒的訓斥!“你太不懂事”、“你就是不長記性”、“不知悔改”......一頂頂大帽子,被父母扣在孩子的腦袋上,壓得孩子透不過起來。

最終,孩子的心和情感和父母離的越來越遠!

《情商》的作者、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一個低情商的父母,養不出高情商的孩子。

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說過“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像神和上帝,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宇宙間的至高法則。”

朝夕相處中,孩子模仿着你的言行舉止,模仿着你的性格脾氣,於是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你。

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裏的有一句關於對長安的描寫“誰都說她是活脫的一個七巧。”一個溫柔的,曾對愛情有着無限憧憬的女孩子,活生生被母親壓制成了一個同樣尖酸刻薄,扭曲的人。

讓人毛骨悚然!

“婚姻教皇”約翰.戈德曼曾經對119個家庭進行深入研究,觀察父母和孩子在情緒化的時刻是怎樣回應彼此的。並對這些家庭進行追蹤研究,從4歲直至青春期。最終的研究證明:譏諷、蔑視或貶低,是直接導致孩子低自尊的元兇。

父母的低情商,令他看不到孩子的任何情感需求和真實想法,其實他們只是一意孤行地發泄着自己的情緒,將孩子的自尊踩在腳底,將孩子需求丟在一旁。

最終,孩子成爲了一個對自己唯唯諾諾的人,或者成爲一個表面敷衍,內心抗拒的人時,他們終於滿意了,“我的孩子終於懂事了”!

真是諷刺!

爲什麼我們能對外人展示自己的高情商,對孩子卻不能?

爲什麼我們會對外人三思而後行,對自己的孩子卻敢口不擇言?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欺負弱小的表現,因爲父母知道,無論對孩子說什麼,做什麼,他都會無條件地接受,他都會原諒你。

所以,你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對孩子發泄情緒,指責嘮叨。

越是親近的人,越應該被尊重,越是親近的人,越應該被好好呵護、認真對待。所以,雖然他只是孩子,但是我們對他也該有最基本的尊重,和孩子的相處也應該有基本的界限感和分寸感。

別再用“刀子嘴豆腐心”,“我爲你好”這樣的想法作爲自己低情商的擋箭牌。

作爲父母,第一步,要學會尊重孩子,第二步就要學會“管住嘴”。

蔡康永說:“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父母和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