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乘客猝死背後:北京多個地鐵站內未配備AED,普及面臨難題

25日,一名45歲男子在北京地鐵站內猝死。當日,急救大V“急診夜鷹”發文《北京地鐵站內再發猝死事件,“家屬對死因無異議”,醫生有異議》,質疑北京地鐵未配備AED。

大型公共場所是否應配備AED引發討論。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當患者出現心跳驟停時,可利用AED進行除顫和心肺復甦。

北京急救中心原急救醫生張元春表示,以心臟驟停來說,其黃金搶救時間是10分鐘左右,每耽誤一分鐘,搶救成功率將降低7%-10%。因此,事發地急救設施的配備很重要。

目前北京沒有專門收集和統計AED數據的部門,據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介紹,粗略估計,北京大概有1000臺AED,主要分佈在機場、大學、市屬醫院、公園等大型公共場所。

今年1月,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北京今年將發力推進AED的普及,地鐵站均要安裝AED。28日,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地鐵配備AED的事情正在籌備中,具體落實時間暫時無法告知。

陳志認爲,相關部門和公共場所負責方的認知問題是普及AED的難點,有人會擔心配置AED後的追責問題,“萬一沒救好,救壞了怎麼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爲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事發地北京霍營地鐵站。***記者 攝

乘客地鐵站內猝死

“心臟驟停黃金搶救時間是10分鐘左右”

9月25日,北京地鐵13號線霍營站發生一起乘客猝死事件。

據此前媒體報道,25日7時59分,一名男乘客在站內扶梯上突然暈倒,後被乘客抬上站臺。其間,兩名乘客先後輪流對其進行不間斷心肺復甦。8時30分,999到達現場,將該男子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爲猝死。

25日下午,急救大V“急診夜鷹”發文《北京地鐵站內再發猝死事件,“家屬對死因無異議”,醫生有異議》,質疑北京地鐵未配備AED,引發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當患者出現心跳驟停時,可利用AED進行除顫和心肺復甦。

張元春一直致力於急救科普,他告訴***記者,以心臟驟停來說,其黃金搶救時間是10分鐘左右,每耽誤一分鐘,搶救成功率將降低7%-10%。

“如果患者心臟驟停,很可能會出現心室顫動,而AED會利用電擊除顫,並幫助患者的心臟恢復有規律的跳動。” 張元春提到,患者如果不能被及時搶救,大腦和人體重要器官組織將造成不可逆損害,最終演變爲“心源性猝死”。

人流密集場所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地,且主要發生在中青年羣體、猝死男性略多於女性,抽菸、熬夜、飲食大、工作壓力大等羣體也更易發。

國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人。而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在地鐵車站等公共場所配置AED,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公共場所的AED。受訪者供圖

大型公共場所需配備AED

“誰來具體推動,現在沒有明確”

2019年,***記者曾探訪北京25個人流密集場所,發現僅9個場所配有AED ,在多個地鐵站,均未發現安裝AED。9月25日,***記者探訪事發地霍營地鐵站,也未發現AED裝備。

27日下午,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地鐵配備AED的事情正在籌備中,具體落實時間暫時無法告知。

目前沒有專門收集和統計AED數據的部門,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介紹,粗略估計,北京大概有1000臺AED,包括捐贈、政府部門購買、企業自行購買等途徑配備的,主要分佈在機場、車站、醫院等大型公共場所。

據陳志估算,北京各個部門都買了一些AED,“清華大學有341臺、機場大概有100臺、市屬醫院有200臺左右、公園和行政機構大概有200多臺,部分汽車站和火車站內也有一些。”

2016年8月,北京市政府曾發佈《北京院前醫療服務條例》,其中提到,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安全保障需要,配置醫療急救設備設施和藥品。

“這相當於一個屬地管理規範”,陳志表示,上述大型公共場所需要配置的物資目錄中就有AED。如果大型公共場所沒有配備,則屬於違規,但目前沒有具體部門去監督、檢查和處罰。

今年1月,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北京今年將發力推進AED的普及,地鐵站均要安裝AED。7月,北京市政府發佈了《關於加強本市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方案中提到,將推動本市火車站、地鐵站等公共場所按標準配置AED等急救設施設備。AED的配置由市衛生健康委、市紅十字會牽頭,組織部、交通委和應急局等各部門單位參與。

“誰來具體推動呢,現在沒有明確。”陳志認爲,雖然政府把AED普及的任務交給衛健委,但衛健委只有提出專業標準的權力,沒有對其他部門進行管理的權力,也沒有處罰不合規現象的權力。

心臟驟停的搶救時間。受訪者供圖

AED普及難題

“萬一沒救好,救壞了怎麼辦”

已配備AED的公衆場所也曾陷入被動。2014年,首都機場曾因給AED設備上鎖被多家媒體報道,當時的工作人員均表示,由於從未有人使用過AED才上鎖。

張元春提到,其實AED的操作很簡單,設備自帶全套的語言系統,公衆只需要按照語言提示進行操作即可,“它怎麼說,你怎麼做。”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雖然AED使用便捷,但目前國內配置的AED需要經過急救培訓的人員或在急救中心調度人員指導下使用,而且在公共場所實施急救需要掌握急救的相關知識。

相比不會操作,公衆可能更擔心救人不當是否會擔責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阜外醫院主任醫師敖虎山認爲,公衆場所的經營單位和相關負責人也會擔心AED配放的安全問題、有效救人問題、法律糾紛問題等等。

“過多關注責任問題,就沒法做事兒了。”敖虎山說。

對此,陳志表示贊同。相關部門和公共場所負責方的認知問題也是普及AED的難點,有人會擔心配置AED後的追責問題,“萬一沒救好,救壞了怎麼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爲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是一部好人法”,敖虎山表示,這預示着,即便因爲急救導致不良後果,施救的個人和機構也可依法免於承擔民事責任。

其次是資金問題,據敖虎山介紹,一臺國產AED售價在兩萬左右,進口的則在五六萬。此外,AED在哪配、怎麼配等都需要科學規劃。陳志則表示,北京衛健委已有相關課題,後續會有進一步的措施。

《關於加強本市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圖解

公衆觀念需改變

“急救沒那麼難,望消除心理障礙”

在相關法律的保護和急救科普的完善下,AED的普及率也在逐漸增高。2018年,敖虎山調研了兩家AED廠家的銷售情況,銷量成倍增長。

敖虎山建議,有了法律的保障,公衆也應多參與日常的急救培訓。《關於加強本市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也提到,“持續提升社會公衆急救知識和技能水平,每年培訓不少於20萬人次。”

據陳志介紹,北京急救中心會不定期面向公衆開展急救培訓,每年接受面授培訓的人數月5萬人,加上中國紅十字會的培訓,每年大概能覆蓋到10萬人。敖虎山所在的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也曾發起“心肺復甦普及性培訓公益活動,三年內培訓了五十萬人。

除官方機構外,像“急救科普人”和“急診夜鷹”等***也在發揮着作用。

張元春在微信公衆號“急救科普人”進行急救知識的普及,目前已寫了694篇原創內容。“急診夜鷹”的作者王西富,是美國心臟協會培訓導師。2012年,他開始在微博上進行規範的急救知識科普,目前已有185萬的粉絲。工作之餘,他們還會開展一些線下急救培訓。

“學了之後如果救別人,我怕承擔不了這個責任。”這是很多參與培訓的學員的顧慮。

王西富覺得,這種認識是比較侷限的,學會急救知識就算不救別人,也能幫助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至於害怕把患者弄傷的心理,他表示,非專業人員可以通過多關注急救科普、多參加急救講座和實操培訓,這能幫助大家能消除“急救的心理障礙”,更有信心去伸出援手幫助他人。

“急救其實沒那麼難,普通人可以在急救車到來前提供恰當的幫助,這些幫助措施可能很簡單,但對患者來說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王西富說。

***見習記者 吳採倩 實習生 王爲 慕宏舉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李立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