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落定:豬肉自給率95%左右 禽肉和禽蛋實現自給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畜牧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肉蛋奶是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9月27日,國辦發佈《關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但也存在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抵禦各種風險能力偏弱等突出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意見》明確了畜牧業的發展目標:畜牧業整體競爭力穩步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畜禽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實現基本自給。

逐步提高核心種源自給率

《意見》從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加快構建現代加工流通體系、持續推動畜牧業綠色循環發展等四方面介紹了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

在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方面,《意見》將加強良種培育與推廣放在首位。

《意見》指出:要繼續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健全產學研聯合育種機制,重點開展白羽肉雞育種攻關,推進瘦肉型豬本土化選育,加快牛羊專門化品種選育,逐步提高核心種源自給率。

要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和牧區畜牧良種補貼,加快優良品種推廣和應用。強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加強國家級和省級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建設,推動地方品種資源應保盡保、有序開發。

提高核心種源自給率對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生豬養殖爲例,記者曾在採訪多家養殖場戶的過程中瞭解到,目前我國的種源自給率比較低,沒有完善的育種體系,很多時候都需要到國外引種。

農信互聯豬聯網事業部總經理張君傑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育種問題是國內養豬業的一個核心問題。“我們一直是從國外引進優良種源,然後在國內擴繁。但是擴繁出來的品種是不斷退化的,所以過一段時間又需要去國外引種,很受制於人。”

張君傑認爲,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這是着眼於生豬養殖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

9月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國新辦發佈會上也強調,要推動種豬國產化。“我們現在原種豬很多是靠進口,這種格局必須要改變,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種豬。”

提升畜牧業信息化水平

動物疫病對畜牧業的衝擊不容小覷,這次《意見》也把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放在了重要位置。要求強化重大動物疫情監測排查,建立重點區域和場點入場抽檢制度。健全動物疫情信息報告制度,加強養殖、屠宰加工、無害化處理等環節動物疫病信息管理。加強口岸動物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提升口岸監測、檢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意見》還要求提升畜牧業信息化水平。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畜牧業的應用,提高圈舍環境調控、精準飼餵、動物疫病監測、畜禽產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

與此同時,要加快畜牧業信息資源整合,推進畜禽養殖檔案電子化,全面實行生產經營信息直聯直報。實現全產業鏈信息化閉環管理。支持第三方機構以信息數據爲基礎,爲養殖場(戶)提供技術、營銷和金融等服務。

被問及目前我國畜牧業信息化現狀時,農信互聯智聯事業部副總經理夏阿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很多養殖場在信息化或者說智能化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採集數據難度非常大;二是數據的利用效率比較低,由於數據滯後,對生產的指導作用有限;三是養殖場要利用一些智能化的設備,使用和投入的成本比較高;另外,智能的飼餵、防控設施可能需要不同的廠家來提供,但各個廠家又不互相兼容,行業本身的智能化透明度也不高。

不過,夏阿林也表示,今年是畜牧業推動信息化、智能化的爆發期。他以生豬養殖舉例說,今年養殖場戶對智能化轉型的需求增長非常明顯。主要原因是豬價行情比較好,導致各種資本跨界進入這個行業,大量資本進入使新建項目增多。

而受非洲豬瘟影響,生豬產業建立生物安全工程防疫體系是剛需。因此,減少人工使用、減少人畜接觸的智能化飼餵、檢測、消毒滅菌等設備迎來爆發式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