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趙昊 劉望) 9月28日,陝西省政協召開省十二屆政協第二十六次月度協商座談會。會上,紫陽縣政協主席康樹民就紫陽民歌的保護與傳承提出了相關建議。

紫陽縣地處秦巴腹地、陝南邊陲,紫陽民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詩經》中“周南”“召南”25首歌謠就流傳於漢水流域。紫陽民歌基本形式有山歌、號子、小調、社火歌曲、風俗歌曲和新民歌等,題材、結構、曲調靈活豐富,兼南方的婉約和北方的雄渾於一體。

康樹民說,當前,紫陽民歌也面臨着缺乏深入系統的理論研究;缺乏有知名度的歌手和高素質創作人才;缺乏堅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等發展危機。

康樹民建議實施“包裝推介”工程。把紫陽民歌和紫陽富硒茶、紫陽美食、紫陽風土人文等有機結合,進一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改進民歌服裝、樂器、演唱方式,豐富表現業態和模式,利用現代傳媒加大宣傳力度,推向各大音樂平臺,建立專門網站、抖音和微信公衆號等。

建議實施“傳統保護”工程。通過錄制音視頻資料,製作音視頻教材,保護傳統民歌獨特的音樂唱腔。對相關文史資料進行系統收集整理,建立紫陽民歌資料庫,搞好民歌文化理論研究,定期舉辦紫陽民歌文化理論研討會。

建議實施“品牌打造”工程。建立“民歌小鎮”“民歌廣場”“民歌村”等文旅品牌項目和民歌地標場所,創編一批紫陽民歌劇,在重點景區進行展演,讓外來遊客有地方聽民歌、學民歌,進一步發揮民歌的經濟效益。

建議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大力培養民歌傳承人,引進和扶持優秀民歌手及民歌創作人才,抓好新生代培育工作,堅持民歌“從娃娃抓起”,注重在中小學發現民歌“苗子”,實行跟蹤培養。積極與省內外藝術院校對接,培育梯級人才隊伍。

建議實施“政策保障”工程。出臺地方文化保護政策,設立紫陽民歌保護髮展基金,建立激勵民歌發展的長效機制,定期舉辦民歌演唱、創作等各類賽事活動,保持紫陽民歌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