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裏幸福的概念,不是說一個月的工資能不能夠買到一臺iphone。而是你生活的地方有沒有好的空氣,高質量的水,廉價的食物以及舒適的房子。

你住在一個由李嘉誠家控制的水和電的地方,支付着高昂的水和電,喫的食物是由深圳運過來的比較低質量的食物。絕大多數的人工作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幾代人住在幾十平米的筒子樓裏面。肯定沒有機會享受着一家5口在家裏客廳跳廣場舞的那種感覺。

幸福應該是自己能夠實實在在享受到的東西,比如說像大面積的住宅,高質量的飲食,窗外美麗的風景。

如果一個地方的人他能夠拿出來炫耀的只有房價,這樣是很可悲的。

現在大陸擁有個人房產的城市人口的比例超過60%,與此同時人均的住宅面積在有房一族,超過30平米。注意,我說的是人均哦,那一家三口的話就相當於是90平。(農村人有宅基地,家家有別墅或者3層民房)在家裏繞一圈需要花一分鐘的時間跟在家裏繞一圈,只要10秒鐘的時間去相比的話,我相信前者會舒服很多。

收入的絕對值並不是幸福的標準,收入和消費的差額纔是真正的幸福的標準。你在中國大陸一個月賺1萬塊錢,消費可能是3000塊錢,那麼你剩下7000塊錢的可支配收入,這樣的幸福感是很高的,可是在香港1萬塊錢到了月底毛都不剩一點,你得到的不是幸福感而是危機感。

即便是從事金融相關領域,每個月能夠在香港最繁華的地方上班,拿到10萬塊錢以上的收入,你也會發現10萬塊錢,只不過是在香港,買1/3平米的房子。這種東西真的算不上什麼幸福感。

我在內陸沒有那麼牛逼,但是一個月賺個五六萬還是可以的。隨便小三線的城市能夠住200平以上的大房子,與此同時每個月能夠賺到七八平的房子,也就是幾年時間就可以買一套。即使退一萬步,在北京上海深圳這種地方6萬塊錢的收入,一個月時間也能夠差不多賺到一平米。

所以,說到底是不是高收入,這完全看的是每個月能夠得到的差額。是扣除掉你每個月固定開支能夠獲得的那些錢,只有這筆錢是高收入,那纔是真正的高收入。

1萬塊錢人民幣,不要說在香港算不上什麼高收入了,在深圳廣州上海北京,那都算是平民收入。也不要提什麼幸福感,高房價地區拿着萬把塊錢的收入能夠產生的只是焦慮。拿着香港的公民身份,確實可以全世界免籤,但是你沒錢玩個毛線。全世界的導遊都是舔大陸人,主要就是可支配收入太少了,窮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