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搶人”的步子,可以邁大一些

來源:吳曉波頻道

文 / 巴九靈

搶人大戰,上海入局,一線城市也坐不住了?

最近,上海發佈了一則《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官宣擴大落戶範圍,網上議論炸開了鍋。

在2018年版落戶辦法中,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爲試點,應屆畢業生符合申報條件可落戶。如今將試點範圍擴大至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今後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本科生畢業就能落戶上海。

同時,“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學科應屆碩士畢業生,以及全國博士應屆生符合申報條件即可落戶。

自2017年以來,各大城市之間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拋出落戶、買房補貼甚至安排工作等福利,賣力招攬人才。其中,以西安、杭州、成都等爲代表的二線城市吆喝聲最大,一線中的深圳和廣州也不甘示弱,只有北京和上海沒有行動,尤其是北京,不僅沒有“搶人”,還在“控人”。

這一點在近幾年北京上海的人口增量數據上,清晰可見北京尤爲明顯,近三年的人口都是負增長。

上海偶有負增長的年份,基本以正爲主,但每年的增量僅4-5萬人。

一年增長4-5萬人是什麼概念?對比一下其他城市的數據,你就明白了。根據第一財經整理的數據,2019年,有9個城市的人口增量超過了20萬,4個城市超過了30萬人。杭州最猛,2019年常住人口相比2018年增長了55.4萬人。

從目前的這份新政看,小巴感覺到,面對2017年以來的這場搶人大戰”,上海也坐不住了。

那麼,上海爲啥坐不住?小巴查了一些數據,可以提供一個視角——上海的老齡化程度。

按聯合國標準,65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7%,就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上海早就超過了這個標準,且在2017年,上海的這個數據就高達聯合國標準的兩倍。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海的老齡化率都處於偏高水平。

如果再把範圍縮小至“戶籍常住人口”,數據就更明顯。

2017年上海戶籍常住人口中,戶籍人口老齡化率爲21.8%,即平均不到5個戶籍人口中,就有1個人是65歲以上。60歲以上的比例則高達33.2%,即每不到3個戶籍人口中就有一個人是60歲以上。

與此同時,近幾年上海的新出生人口在減少。據上海統計局公號數據,在2016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量已經超過了新出生人口。

那麼,問題來了,當前上海的老齡化程度,意味着什麼?這次上海“小步試探”,將帶來哪些重要的影響?以及步子是否可以更大一些?我們來看看大頭的分析。

上海老齡化率上升,人力成本(人均工資)增加,對吸引人才來滬就業有吸引力。但這也意味着上海的生活成本高,人才實際能裝進口袋的收入減少了,這反而削弱上海的吸引力。

我國的戶籍制度捆綁了教育、醫療、購房等公共服務,這一點上海很有優勢。但這也意味着沒有上海戶籍的“滬漂”會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可以稱之爲“戶籍成本”。

戶籍成本疊加生活成本,對吸引年輕人顯然更不利,綜合看上海戶籍的吸引力並沒有那麼高。在周邊城市的戶籍門檻降低的大趨勢下,上海試圖放寬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就不難理解了。

況且,當下的經濟形勢也容不得上海在吸引人口方面猶豫不決。越是外部經濟環境不佳,上海的經濟中心地位越要鞏固,才能發揮這座大城市基礎設施條件優越、資產富集、治理水平高的優勢。

沒有足夠的青壯年人口支撐,一切都是空轉。特別是新興的互聯網產業、金融行業,沒有年輕人就沒有發展起來的可能。

這次,上海落戶政策小步前進,頗爲審慎,但依然要爲上海市政府的開門政策點贊。

不過,更重要的是觀念調整要配合現實情況,上海可謂成也精明、敗也精明——精打細算曾給這座城市的管理帶來效率,也曾有錯過淘寶的遺憾。一座城市的人口導入不能精打細算得就高不就低,沒有哪座超大型城市可以掐頭去尾式地只要高端人士。

上海需要高端人才、青年才俊,也需要外賣小哥、家政服務人員,需要陸家嘴的金融白領、張江高科的技術金領,也需要大餅油條的早餐店和烤串火鍋的大排檔。城市的活力源於高低搭配的人間氣象,而不是紙面上的高端大氣上檔次。

總結來說,上海這次調整遠遠談不上加入搶人大戰,但上海真應該加入搶人大戰。對於年輕人口的加入,經濟屬性的上海遠比政治屬性的北京更迫切。

爲了更好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我們需要實現包括勞動力在內的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對於國際大都市,人才的自由流動是趨勢,上海放寬人才落戶是順應趨勢。

但關鍵是如何定義人才?上海目前這個思路是根據學歷和畢業院校劃分,實際上仍然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

我認爲人才應該是由市場來定義的。上海生活成本不低,當一個人能夠留在上海工作、生活,說明他直接或間接地在爲上海做貢獻,那麼他就是有價值的人才。勞動者的收入、上海的生活成本、城市的宜居程度,這些反映市場環境的變量都會幫我們篩選出真正適合留在上海的人才。

目前上海的這一政策只是針對特殊幾所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這是否合理呢?其它高校就沒有培養出上海需要的人才?對於誰是人才,通常情況下政府不可能比市場瞭解得更多。相當一部分已經在上海就業但又沒有落戶的羣體,他們或許沒有高學歷,但上海需要他們,他們不也是人才嗎? 

當然,上海短期內不可能大規模放開戶籍限制。但我們完全能夠做到向那些在上海工作多年的非滬人口提供更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尤其是在子女教育方面,這有利於上海的長遠發展。

之前,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在繳納7年社保並持有7年上海居住證後,也可落戶上海。持有7年居住證和即刻落戶最大的區別在於,在限購的上海是否擁有購房的資格。應屆畢業生年紀尚輕,7年內的購房需求僅是小部分。因此,目前的改革,只是趨勢性的,但步子並不算大。

在上海積分落戶政策三大領域中,教育背景和職業技術不是普惠的,而其他積分領域中,社保是普惠政策。

這次,新增人才落戶政策放寬了,但那些爲城市做出多年貢獻、繳納多年社保的非戶籍常住人口怎麼辦?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我提出:個別超大城市常住人口中四成爲外地人,享受不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而外地人口中,有一半居住已超5年,五分之一居住已超10年。

我認爲,像上海這種超大城市下一步的戶籍增量改革,應向普惠邁進,對長期穩定就業和居住的低技能人口,大幅度降低落戶的教育門檻。

我對樓市的大致判斷是:北京上海房價基本平穩,廣州深圳加其他的二線城市並不確定,其中有二十幾個城市可能會漲,三線以下的城市除非是在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之內,否則中長期不太可能上漲。

說北京、上海房價平穩,主要是它們控制人口已有三年,三年來人口少量增長甚至負增長,房價也基本沒漲,北京還出現了明顯下滑。

上海這次政策,對其樓市可能是釋放了一個不太好的信號。因爲上海二手房庫存量不大,再加上房貸利率有折扣,這次落戶政策放寬後,十有八九有人會藉機炒作,或將對房價有助推效果。

上海放寬人才落戶政策,北京跟不跟?估計不會,畢竟北京985太多,名額給不起,而且北京在“控人”上一直很堅決。

此外,明年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的本科錄取分數線會明顯上升,競爭壓力會加大。

建議年輕人就算不想離家太遠,也應該去當地的省會城市看看。省會以下的城市若沒有被經濟圈所覆蓋,未來的發展機會較爲有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