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信貸領域,網商銀行"放了一顆衛星"。

網商銀行近日宣佈,衛星遙感技術將在農村金融領域商用。這套以衛星遙感技術爲基礎的農村金融風控系統,被網商銀行命名爲"大山雀"——它也成了"阿里動物園"內的最新一名成員。

農村金融長期以來是金融業的老大難問題。2019年底發佈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供給與需求研究報告》顯示,農戶的信貸需求依然旺盛,31.39%的樣本農戶存在正規信貸需求;但傳統銀行機構信貸滿足率仍然較低,僅有18.38%的農戶通過申請獲得銀行貸款。

一位農村金融領域的創業者此前曾向鈦媒體分享其個人經歷,"業內有很多人都研究過農村和農業,想做農村金融,但很多人調研完成後都沒敢做。大家對農村金融感興趣是因爲這塊至少有三萬億的資金缺口,但他們不敢做是因爲難度確實很大。"

網商銀行表示,將在全國690餘個涉農縣區率先推廣該技術,覆蓋全國三分之一的涉農縣區,以山東、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農業大省爲主,在試用期,已經有超過5萬農戶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網商銀行自己並不發射衛星,主要是靠從衛星公司處採購遙感史料圖,而圖像處理、加工、算法工作均由網商銀行自己的人工智能團隊負責。

孵化"大山雀"

"大山雀"誕辰於一次網商銀行內部的頭腦風暴。

此前使用較爲廣泛的是利用無人機監測農戶資產——比如蒐集稻田信息,但是缺點在於,成本高、操作複雜,並且從全國的角度看,無人機也很難高效覆蓋。這時候,網商銀行想要找到一個"超級無人機",不需要人工的干預,也能夠拍攝出穩定的畫面。

"有一次晚上開會,突然有一個同事提到,衛星就像是無人機,而且不眠不休,不需要人工的干預,拍攝出來的圖像也是清晰的。"網商銀行農村金融算法專家王劍回憶,"當時大家非常的興奮,但是我們真正乾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非常難。"

國內國外,此前並沒有在信貸領域有過衛星遙感的先例,主要有兩大技術難題:

一是全國農作物品種複雜,比如黑龍江的稻穀和南方的稻穀可能品種不一樣,光譜特徵不一樣,存在同物異譜問題。並且,全國地形地貌、氣象等差異較大,這都增加了精準識別農作物的難度。

第二,由於風控的時效性要求,相當於有天眼模式一直盯着這塊地看。那麼就需要高頻地識別所有縣域的種植情況,對計算能力都提出了很大挑戰。

王劍表示,衛星遙感技術在導航、保險理賠等領域都有廣泛運用,但是由於農業保險一般只需要出險的時候看一次,且面積不會太大,但信貸領域的風控要求必須經常觀察作物的長勢,需要的計算量和準確率是成幾何級數增長的。

通過不斷的農田校驗,測試、圈地、校驗模型,並且藉助螞蟻集團、網商銀行積累多年的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能力,對以上問題逐個攻克,最終實現了農作物識別準確率在93%以上。

背後的基礎原理是,隨着時間的變化,植物吸收和反射太陽光不同;不同作物在同一個時間,吸收和返回太陽光的量也是不同的。因此,能通過光的變化來區分他的作物品種及其生產階段。

該產品已獲批杭州市金融科技監管試點:按照以上預期規模計算,該產品每筆貸款額度大約在3萬元

具體來說,網商銀行運用衛星遙感技術,以五天爲週期,實時更新衛星影像和識別結果,監測農作物的長勢,判斷作物所處的育苗期、拔節期或收割期等階段,進而分析農戶插秧、打藥、追肥以及收割時期的不同資金需求:在貸前階段識別作物種類及面積給出授信額度,貸中識別作物長勢監控潛在風險,動態調整授信額度。

王劍認爲,衛星遙感技術是唯一一個可以規模化的解決農村金融行業痛點的一個技術手段。

農村金融需要商業化可持續

利用衛星來經營信貸,成本如何、是否能商業化應用?

王劍自己主動回應了這一質疑:

成本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相對人工來說,成本是大幅度降低的,人工的線下盡調成本非常高,每一筆貸款可能是成百上千元,但是用我們這一套衛星遙感的技術,我們可以把成本希望降到幾元錢。

另外一方面,在使用衛星遙感技術過程中間,我們也會刻意降低成本。分辨率越高,識別越容易,但是成本越貴,所以我們會選擇中低分辨率的,非常便宜的衛星遙感影像來提升我們的算法,更多用技術的手段來降低遙感衛星應用的成本,讓接下去會做得更普惠。

"任何一項技術加入你成本高,不能商業應用,也就沒有意義。"王劍說到。

長期以來,高成本是農村金融發展的主要掣肘因素。

這主要是由農村地域的特殊性帶來的——徵信覆蓋面低、地理位置偏遠、客戶教育成本高、營銷難度大,這些因素都會加大金融機構隱性的管理成本。由於傳統銀行經營模式的限制,其在服務"三農"領域時的邊際成本難以降低。

與高成本並存的還有高風險,銀行業中涉農信貸比例較高的農商行不良貸款比率,顯著高於銀行業整體。在農村金融機構中,農信社的信貸投放最具有普惠性質,客戶最爲下沉,其不良貸款比例更是常年超過7%。

另以農商行爲例,據銀保監會數據,今年上半年農商行不良貸款率達到了4.22%。當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中,城農商行佔比43%,而資產佔比僅26%。上半年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中,有48%來自城農商行。

在此前的農村金融實踐中,線下盡調模式運營成本較高,但在實踐中顯示了不錯的風控效果。主要採用該模式的中和農信——同樣由螞蟻金服參與戰略投資,實現了連續6年盈利,並保持着不超過1%的低不良率。

而阿里此前在農村金融方面的嘗試則主要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其主要客戶來自於淘寶零售鏈條之中,以此進行獲客和風控。

此番的"衛星計劃"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這兩方面的限制,既有望低沉本實現線下盡調,又有機會關照到阿里生態體系之外的農村信貸客戶,這也正是"大山雀"遇到的歷史機遇。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