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三國演義中,很多人物都被曲解了,這並不是史書,只是藝術創作而已。除了曹操,還有袁紹被編得更爲徹底。袁紹在當時的各路英雄裏面是出身最高的人,接受的是大家子的仁義道德,禮賢下士等諸多的良好作風,但是在亂世能否活下去比的是誰的心最是狠辣,就算是仁義道德也得在勝利之後來說。兵不厭詐,大家的手段都很多。

袁紹雖然出身名門,但是地位卻不是很高,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是自己的才識賢明吸引了衆多的有識之士願意追隨。在袁家,袁紹是小老婆生的,沒有太大的地位,直到他展現出自己的一方纔能能夠爲家族做貢獻,這纔得到家族的重視。袁紹的父親在他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在這以後,袁紹被自己的叔父看中,再加上艱苦學習,生活也算是過得去。

在袁紹的母親死了的時候,他守孝三年,三年之後又爲他的父親守孝三年,這個樣子的鐘愛父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擁護。一些人老投奔他。其實袁紹和曹操是很好的兄弟朋友,這也僅限於在最初的時候,後來因爲利益的關係,畢竟天下只有一個,難免會有矛盾爭端,袁紹死在曹操的手裏是因爲他的心太軟,不夠心狠手辣。其實曹操的身世或者家庭情況就受人詬病許多,因爲他父親認了宦官作父親。

在一開始宦官盛行的時候,這種人爲天下人不齒,而曹操的做派也是毫不在意,混不吝的各種手段都能用得上。最開始的時候就有人告訴袁紹一招,就是挾天子,但是袁紹不聽,認爲風險太大。但是曹操做了。另外一個年輕的英雄開始進入權力的戰場。從此揭開了兩個人對立的真實面貌。

後來兩個人交戰,袁紹死在了曹操手下。在勢力擴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他把北方的土地拿到手裏的時候,他把自己的各個兒子都給派了出去,在各個地方鎮守。有利也有弊,送的出去,,收就收不回來了,到底是誰的利益,又該是誰來拿。所以在袁紹死後,他的兒子們爲了爭奪利益而大打出手。

袁紹的失敗歸根究柢是在他的仁義山樑上,因爲這個原因他招攬了天下名士,也是因爲這個原因他葬送了自己打下的江山。成大事,總得有非人的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