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也是第一個完成中國大一統的君王,極大的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於秦始皇這樣的千古一帝,相信很多人都會對秦始皇的方方面面感興趣,秦始皇的死亡也是歷年爭論不休的一件事。

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在沙丘平臺逝世,趙高祕不發喪,篡改了秦始皇的詔書,立胡亥爲皇帝。因爲秦始皇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對於秦始皇的死亡,有好多人都存有疑惑。

一、沙丘政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到達沙丘,病的很厲害。想必秦始皇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寫好了詔書,命令趙高給公子扶蘇,讓扶蘇趕快回來主持葬禮。但是詔書還沒有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扶蘇因爲直言勸諫,頂撞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怒之下把他派到上郡和蒙恬一起監督軍隊。今天這樣的詔書,無疑是等於告訴天下,要將皇位傳給扶蘇。但是趙高十分惶恐,他並不想讓扶蘇繼位,所以趙高扣留了這封詔書。

李斯認爲秦始皇在外面去世,而且沒有立太子,恐怕會引起動亂,也保守祕密,將秦始皇的屍體放在通風的馬車裏,爲了防止屍體腐爛發出臭氣,特意讓隨從官員放了一石有腥氣的醃魚掩蓋屍體的氣味,讓人們分辨不出到底是屍臭還是魚臭。做戲還得做全套,李斯命令百官奏事和皇帝飲食還像往常一樣,由宦官呈給皇帝,裝出皇帝沒死的假象。這件事情只有李斯、趙高、胡亥和幾個親信知道,其餘人一概不知。

趙高將詔書和印璽扣下之後,勸說胡亥登上皇位,但是這件事如果沒有丞相李斯的幫忙肯定是做不成的,所以趙高就去求李斯,李斯堅決不同意。但是趙高善於攻心,他知道李斯看重名利,說如果扶蘇登上皇位,一定會除去李斯的。在趙高的蠱惑之下,李斯終於同意了。

於是趙高僞造了秦始皇留給李斯的詔書,立胡亥爲太子,又僞造了一封賜給皇長子扶蘇的詔書,要扶蘇自殺。扶蘇接到假詔書之後,信以爲真,含淚自殺。蒙恬不相信這是皇帝的命令,不肯自殺,於是被關押起來。

回到咸陽之後趙高等人發佈了秦始皇的喪事,太子胡亥登上皇位,趙高擔任郎中令,服侍皇帝,掌握大權。

二、始皇之死

秦始皇的死亡,掩埋在趙高的沙丘政變的重重迷霧中,誰都不知道爲什麼秦始皇突然去世。關於秦始皇的死亡,普遍有兩種說法。

1.第一種是病死。秦始皇在沙丘病重,但是什麼病不得而知。根據大梁人尉繚的說法,秦始皇的相貌爲“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如果仔細分析尉繚的這段話,一個人怎麼會有老鷹的胸脯和豺狼的聲音呢?普通人的相貌應該不是這樣的。

有學者分析,蜂準可能是馬鞍鼻,摯鳥膺應該是“雞胸”,至於豺聲很像氣管炎,考古學家郭沫若考證過,秦始皇很有可能是患有軟骨症和支氣管炎。

而且秦始皇的脾氣很大,有一次秦始皇在出巡途中遇到大風,有人說是湘君的行爲。秦始皇就問博士,湘君是什麼神。博士回答道,湘君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葬在這裏。秦始皇非常生氣,認爲是湘君故意和他作對,於是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秦始皇的脾氣這麼大,就連風的氣都要生,所以秦始皇很可能有什麼心理疾病。而且根據秦朝的嚴苛律法來講,秦始皇應該是一個暴戾的君主,容易生氣,這對於健康來說也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在秦始皇死前,分別有三個傳言,分別是“今年祖龍死”、“阿房阿房亡始皇”、“始皇死而地分”,這三個傳言都讓秦始皇陷入恐懼和震怒中。如果這三個流言會加重秦始皇的心理負擔,導致秦始皇的心理問題,那麼秦始皇在沙丘病重,加上心裏疾病,所以病態越來越嚴重,最後導致死亡也不是沒有可能。

2.還有一種猜測就是秦始皇不是病死,而是被趙高害死。有一個疑點就是在秦始皇死前蒙毅被調走,說是去爲秦始皇禱告山川神靈。秦始皇這個時候把信任的蒙毅調走,有些奇怪。蒙恬蒙毅向來是秦始皇最重視的臣子,在這個緊要關頭,爲什麼秦始皇要把蒙毅調走呢?所以有人猜測是趙高故意將蒙毅調走,因爲這時趙高已經有殺害秦始皇的想法了,不得不支開秦始皇信任的蒙毅。

趙高謀害秦始皇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因爲秦始皇想要立扶蘇爲皇帝,但是趙高不想讓扶蘇稱帝。因爲趙高與蒙恬的弟弟蒙毅有過節。趙高擔任中車府令的時候犯過大錯。這個錯誤是什麼不得而知,但是趙高的這個罪行可以判處死刑,剝奪官籍。當時處理這件事的是蒙毅,蒙毅不敢徇私枉法,只能按律而行,但是後來秦始皇氣消了又想赦免趙高,他認爲趙高是一個人才,所以恢復了趙高的官職。

趙高因爲這件事一直對蒙恬兄弟懷恨在心,由於扶蘇與蒙恬交好,如果扶蘇登上了皇位,那麼蒙恬兄弟得勢豈不是第一個就要除掉趙高?所以趙高很恐懼,就想了篡位這一招,立胡亥爲帝。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與胡亥關係很密切,如果胡亥爲帝,那麼自己的榮華富貴就有保障了。所以趙高看到秦始皇立扶蘇爲帝,心一橫,就把秦始皇害死,然後傳假召把扶蘇逼死,這樣胡亥就能登基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趙高是覬覦皇帝之位。趙高最後派人殺害了胡亥,自己想當皇上,已經足以說明趙高野心不小,心裏想當皇上的想法有了很久。如果扶蘇登上皇位,趙高自己的性命都不一定能保住,別說當皇帝了。如果是胡亥爲帝,那麼趙高就能輕而易舉的控制他,架空他,那時候自己再當皇上就容易得多。所以趙高有自己的野心和想法,所以才殺害秦始皇。

還有一種說法是趙高是趙國人,想要復仇,所以殺害秦始皇,之後禍亂朝綱。這種說法來自於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和清代史學家趙翼的《陔餘叢考》。但是這兩本書都是可信度較低,可能注入了作者自己的臆想,所以趙高爲國復仇的說法可信度並不高。

三、秦始皇死因之謎

關於秦始皇的死亡,小編更相信是病死,而不是被趙高害死。因爲趙高要害死秦始皇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趙高不能確定李斯和胡亥是否依附自己。《史記》中記載,秦始皇的去世在當時只有趙高、李斯、胡亥和幾個親信知道,其中趙高是有篡位之心的,但是如果想要篡位,非一人所能爲,所以趙高必須得到李斯和胡亥的同意纔行。

趙高勸說胡亥的時候胡亥一開始是不同意的,趙高勸說了好久胡亥才應允。勸完胡亥還得勸說李斯,李斯更不好勸。如果是趙高有意謀害秦始皇想讓胡亥當上皇帝,那麼他如何有把握說動胡亥和李斯?

胡亥雖然同意趙高的說法,但是一開始也是因爲有悖天理拒絕,即使胡亥再不懂事,篡位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動的。李斯更是對秦朝忠心耿耿,雖然對名利貪戀,但是在爲人臣上還是忠心不二的。趙高如果沒有十分的把握說動二人,那麼怎麼敢殺害秦始皇呢?如果最後胡亥和李斯都不同意,那麼趙高豈不是死路一條?依照趙高的聰明,他不會做這樣沒有把握的事情。

第二,如果被發現就是死罪一條。當時皇帝的詔書和印璽都在趙高手中,所以等於立君的權力在於他。如果胡亥和李斯不配合趙高的話,他們就會懷疑趙高有弒君的嫌疑。

因爲胡亥不可能殺害秦始皇,他是秦始皇的兒子,並且他一開始對皇位是沒有想法的,而且手中也沒有權利,沒有理由殺害秦始皇。李斯也不可能殺害秦始皇,李斯曾對人說過,他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秦始皇的抬愛,所以殺了秦始皇對他並沒有好處。

如果胡亥和李斯都沒有殺秦始皇的動機,那麼手中握有詔書和印璽的趙高就會成爲衆矢之的,趙高是絕對不會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困境裏。所以趙高殺害秦始皇的說法有些不成立。

總結

趙高雖然爲人陰險,但是弒君這種事還要考慮清楚。趙高殺害秦二世的時候是因爲國家動盪 ,而且大權在趙高手上,臣子也都被清理乾淨了,所以趙高才有恃無恐弒君。

但這和秦始皇那次不一樣,秦始皇出巡人多眼雜,李斯又在身邊,而且秦始皇不是秦二世,秦始皇是一個聰明過人的君主,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趙高殺害秦始皇都是困難重重,所以我認爲秦始皇之死不是趙高所爲。

參考文獻:《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