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這條熱搜的時候,還以爲是金星老師的瓜……

圖片源於網路

原來是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科學家在金星大氣層中探測到磷化氫分子,這一發現表明金星大氣層中可能存在生命

首先,磷化氫分子是個啥?看過《絕命毒師》的小夥伴應該對這種氣體有所耳聞,它是一種無色、劇毒、易燃的氣體,影片中老白就用這玩意殺過人,簡直是居家旅行,殺人越貨必備之……

話說回來,因爲磷化氫如果沒有生物參與的話,自然活動是很難產生這種物質的。更何況,這次科學家們在金星大氣層中探測到的磷化氫濃度高達20ppb,這已經遠遠超過自然活動所能產生的量。

所以,科學家判斷是有“生命”參與產生的。

數百年來,人類對於外星文明的探索似乎從未停止,這一點,從無數科幻電影中就能看出來,從早期的《E.T.》到近期的《異星覺醒》,“外星人”這個主題絕對稱得上是科幻片的“首選”。

然而人類苦苦追尋,卻始終在找不到外星文明存在的關鍵證據,到底外星生物存不存在?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來自林潮的演講:

林潮,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如何探索太空未知的生命】

我一直對各種各樣天體物理的現象,都是非常的感興趣,特別是關於流體力學上邊有一些怎麼樣的行星形成,黑洞的形成和演化。

在我的研究範圍裏,在做觀測方面的一些同事,發現了一些系外行星,這些跟我當時做的理論,正好提供了一個比較合適的對象;而且呢,他們有些做出來的觀測呢,是跟我們本來預測的想法是很相似的,所以我就開始對行星的演化和形成做一些具體的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考慮的問題就說太陽系形成是不是特別特殊,還是跟其他的行星裏形成很相似。在這幾年裏觀測方面的同事,也開始找到一些比較適合於生命發展的行星,就是系外行星,這個就造成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爲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些行星周圍找到一些生命的跡象,這樣的話,我們就在人的這個科學史上第一次看到在地球之外的生命。

現在所有生物學的各種各樣的概念和實驗,都是集中在地球環境裏生命演化的研究,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這些系外行星裏邊有生命的話,它可能會告訴生命可以存在的環境是多元化的,而且它的演化過程是一個多元化的

這實際上是一個里程碑,可能在今後的幾十年,這個不但是在天文方面會有個大突破,它會直接地影響到生物學和化學方面的一些研究,這個使我非常興奮,也是我覺得很多可以研究的問題。

另外一個呢,如果有這個系外生命,而我們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生命是什麼?生命本身呢,實際上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它的整個生物結構的信息。在研究這種生命結構的信息裏邊,實際上又跟一些技術上的問題,特別是人工智能、生物學醫療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呢,雖然我不是在研究這一方面,但是我覺得會給我們帶來一個突破性的機遇,就是怎麼樣發展、怎麼樣偵察到系外的生命,而且研究它在什麼樣的環境裏演化的。

所以科學家的任務,就是怎麼樣從相信中證實,我們一定要找到一些跡象來知道往哪個地方是證實我們的想象、概念是正確的。

這個是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環境是很重要,另外一個是跡象更重要

有這個環境並不等於生命一定存在,那麼我們該怎麼找生命呢?如果我想找到一個狗熊在一個森林裏,那個狗熊呢,我找到那個狗熊的時候很難找到,但是我可以看到它的腳印,那麼我現在先要找到腳印,生物到底有什麼腳印?生物的腳印呢,就是一方面它需要品,一方面是他的排出品,腳印是它的排出來對環境所造成的一些跡象,告訴你生命從這兒走過。

如果是這個系外行星上的生命,要麼就是吸進去氧,然後呢經過這個化學作用呢吐出來二氧化碳,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一些生命,特別是植物,特別是這個藍藻之類的呢,它會吸進去二氧化碳,排出是氧。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這些行星上是不是有氧,它的大氣層裏是不是有氧,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有沒有一些生命的跡象。

在今後的幾年裏邊,有一些太空的這個望遠鏡,我們會去觀測,會發射和運行,我們可以通過它觀測在這一些可居住區裏邊的行星,系外行星,它們的大氣層裏有沒有氧。那麼如果我們得到的結果是有氧,那麼就是一個劃時代的這個鉅變。

【找尋第二個地球,火星?土星?】

這個很難預測,火星上有很多的跡象,火星上的環境曾經呢,很類似於地球,比如說曾經在有過一段時間,水在它的火星的表面上有大量的存在,今天我們也知道水呢,在它的表層底下也會存在。那麼是不是在底下有一些這些生物呢?我們現在還沒有任何直接的證據,但是呢,我們還在繼續挖,科學不是一日成功的,就像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因爲這個科學的證明呢,是要非常的嚴謹。

我們有一些這個主觀的思維,有些概念,比如說火星可能存在着生物,但是我們要非常嚴謹地用客觀的方法呢,去證實它,那麼就算是我今天有一個證實,那麼我的同事們還會再進一步的看看我的證實是不是正確,這就是科學的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太陽系裏邊探索呢,火星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選擇。

【好奇心、思考和傳達 科研基本三要素】

我覺得它的動力最終是一個好奇心,這個這些好奇心在我從小就有。就對這些事情感興趣,那麼爲什麼所有的,你聽到的這些報告裏,這些科學家爲什麼,鑽的一些牛角尖,想到一些別人沒有想到的問題。

主要並不是它就要刻意地去想,有意識地去做這些,往往呢,是無意識的,在好奇的過程中在發現。所以呢,正是因爲有這些好奇心,正是能夠了解到周圍的一些環境,從更加客觀的方面觀測周圍的一些現象,那麼這個是我最大的動力。所以我從來不覺得是很辛苦,雖然呢,我可能每天工作十六個到十八個小時,甚至有的時候十八個小時,那麼我並不覺得累。

第二,尋找到最適合於你的方法,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有些人在數學上非常的強,有些人在藝術上非常的強,有些人在觀測上非常的強,有些人能夠把非常複雜的一些數據變成可以看出來,它的來龍去脈,可以看出來它到底是什麼跟什麼有聯繫。

那麼在這些方法裏邊,沒有什麼是更優於其他的,最優於的是,最適合於你的方法。

第三個法寶,就是怎麼樣把你得到的結果用最簡單的方法傳播出去,傳播到你周圍的同事和大衆中間去,因爲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是通過我們的討論辯論,通過驗證,我們才能把這些科學的真理向前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