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關注體育

城市 · 賽事 · 品牌 · 傳播

公衆號 | 互聯網+體育

記者 | torres

“有生之年,還能看見國足踢世界盃嗎?”這是許多國足球迷略帶調侃的疑問。自從2002年國足出現在韓日世界盃的賽場上,每屆世界盃預選賽,國足雖然都在爲之努力,但卻總感覺差那麼一口氣。

萬衆的期待或許會在不久之後變成現實。近日,國際足聯通過了新的球員歸化政策,與之前相比,限制明顯放寬。恒大的蔣光太、蘇寧的特謝拉等球員都有望通過歸化的方式代表國足參賽。有了歸化球員的加持,國足進軍世界盃的希望大增。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國際足聯希望放寬各國參加世界盃的條件。

去年,國際足聯曾經開會討論,將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的參賽球隊增加到48支。雖然最後擴軍宣告失敗,但FIFA調查顯示,根據比賽未售出的權利計算,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6支球隊能夠爲FIFA帶來近4億美元的收入。

其中,廣播公司帶來1.218億美元,贊助商能增創1.584億美元,酒店套餐增加2000萬美元,門票銷售額增加8990萬美元,許可協議增加1000萬美元。可見,如果參賽球隊增加,帶來的營收也會隨之增加。

包括電視轉播版權費、贊助費、門票和接待收入等等在內,國際足聯在世界盃的收入主要分爲以上四塊,分別佔了總收入的50%、35%、10%和5%。

據不完全統計,如果中國隊進入世界盃決賽圈,至少能給國際足聯多增加將近5億美元的收入,佔到了國際足聯總收入的10%。

因此有網友評論,此次國際足聯的歸化政策改革目的就是幫助中國進入世界盃決賽圈。雖然這種說法未免有些絕對,但可以預見,國足參賽必定會對世界盃賽事帶來有利影響。

中國足協註冊球員代理人王驍告訴互聯網+體育,“如果可以在中國舉辦世界盃,肯定會對世界盃的影響力,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民體育精神有不同程度的幫助和提升。”

— 1 —

收視率

迄今爲止,中國隊唯一的一次世界盃決賽圈經歷就是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本以爲是開始,卻已是巔峯。那年的小組賽,中國隊三戰皆負,且一球未進,但卻絲毫沒有澆滅中國球迷的熱情。

國足比賽場次的收視飄紅與國足的慘淡成績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與號稱“史上最強”巴西隊的小組賽收視率竟然高達30.1%,佔據市場份額的65%,收視率僅次於最後巴西與德國的世界盃決賽!而與哥斯達黎加的小組賽收視率也達到17.8%,排在第七位。

在那屆世界盃,收視率前十排名中就有兩場中國隊的比賽,中國球迷對其的貢獻可想而知。因爲是在亞洲舉辦,爲了照顧當地球迷,比賽都被安排在下午或是傍晚進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收視率。

而轉播收入是世界盃比賽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根據之前的報道,中央電視臺獲得2018~2022年國際足聯各項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全媒體版權,合作的賽事包括18年和22年兩屆世界盃,以及2021年聯合會杯等等。

當年獲得2002、2006年兩屆世界盃時,央視付出的代價僅爲2400萬美元,與之相比,到了2010、2014年兩屆世界盃時則增長爲1.15億美元。今時今日,版權費已不可同日而語。

不僅是足球比賽,在籃球世界盃中,中國隊比賽的收視率也非常可觀。

2019年,在中國舉辦的男籃籃球世界盃首戰,中國隊對戰科特迪瓦隊。本場比賽4+人羣平均收視率1.85%,單點最高收視2.75%;男性觀衆平均2.41%,單點最高達到3.5%,是近年籃球類賽事的收視最高點。

姚明是中國籃球的代表人物,收視率則是電視臺的“生命線”,也是NBA開拓中國市場最爲在意的數據。

2009年,姚明處於養傷階段,NBA的收視也降到了歷史最低點。那段時間,中央電視臺的NBA收視率,長期徘徊在0.3%左右,很多地方電視臺的NBA收視率更低,直接降到0.1%。

收視率的下降,不但使贊助商滿意度降低,也讓NBA在中國市場上的影響力大減。甚至有球迷留下“沒有姚明,就不看球了”的評論。

在姚明巔峯時期,央視每場有火箭的比賽直播,都會吸引到2000到3000萬球迷觀看。而具噱頭的是,姚明和易建聯的“中國德比”,兩人第一次在NBA交手,據統計,有超過1億中國球迷觀看了比賽。

收視率的提升也意味着電視轉播版權費的提升,因此,爲了吸引中國球迷關注,國際足聯希望世界盃有中國的加入無可厚非。

— 2 —

商業贊助

除了版權費,關注度的提高所帶來的還有商業贊助。

近幾年,雖然中國男足進軍世界盃屢屢碰壁,但是中國球員卻沒有停下前往歐洲足壇,感受更高水平足球運動的腳步。然而提到中國留洋球員,球迷們想到更多的卻是“商業運作”、“商業價值”。

從“銷售型中場”張稀哲、到僅在國王杯登場的張呈棟,再到被西布羅姆維奇隊租借出去的張玉寧,他們的實力雖然並沒有被國際足壇所認可,但不得不承認其受到國人衆多關注的同時,蘊含着巨大的商業價值。

張稀哲出席上海車展

在那幾人之後,留洋的“球”被踢到了武磊腳下。在西班牙,武磊印證了,他的轉會不僅僅是一筆商業運作。因其出色的表現,更能激起中國贊助商的情懷,促使他們加入,形成良性循環。

除了早在2015年就入股了西班牙人俱樂部的中國企業星輝娛樂,因爲武磊,對西班牙人隊來說,有了與原有贊助商提價續約的資本。

更大的驚喜則來自排隊前來的新贊助商。很多認識到武磊價值的中國企業,或是看重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輪番向西人隊遞上贊助合同。這些品牌,是西班牙人之前從沒有接觸過的。

據瞭解,在武磊留洋之後,國內頂級的電信運營商,國際最頂級的兩家體育裝備製造商,都早已和西班牙人開始了接洽。這就是武磊,一箇中國球員的影響力。

西班牙人與中國某企業的簽約儀式

世界盃也同樣是中國企業步入的“土壤”之一。

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贊助商名單上,有多達7家中國公司,比14年巴西世界盃增長6家,支付的廣告費用達8.35億美元,其中包括萬達、vivo、海信、蒙牛等已經與國際足聯簽約的贊助商。

俄羅斯世界盃球場邊的海信廣告牌

因此,那年的世界盃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企業比中國男足先打進世界盃。那麼如果國足也進入世界盃決賽圈,這份贊助名單數量顯然只會增加,贊助費也會更多。

— 3 —

旅遊和門票收入

“肯定會對當地旅遊和門票收入有很大的好處!”王驍在談到國足進軍世界盃時表示。在他看來,中國與國際體育組織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如果世界盃賽場出現中國隊身影,也會得到中國政府在影響力和資金上的支持。

中國的體育旅遊消費的增長已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有所體現。

根據售票統計數據顯示,到2018年6月8日,中國球迷購買了4萬張以上的世界盃門票。若按平均每張門票300美元計算,則會達到1200萬美元。而這同時也在帶動當地的旅遊及酒店收入的增長。

俄羅斯世界盃期間,攜程旅遊曾推出多款觀賽旅遊套餐。數據顯示,其門店下單的世界盃觀賽和旅遊團,人均花費達到5萬,而訂單單筆最高竟達到85萬元,其中也有不少遊客是參團行程中抽空看球,通過網絡下單花費幾千到一萬多元不等。

雖然當時處於俄羅斯旅遊旺季,價格普遍偏高,卻無法阻擋國內球迷出國旅遊看球的熱情,這還是在沒有中國參賽的情況下,那麼如果有呢?

目前,中國的購買力已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2020年的GDP預測數據已達27.8萬億美元,美國的數據則爲20萬億美元,歐盟的數據是18.4萬億美元。因此中國已經超越美國和歐盟,是第二名美國的1.4倍。

雖然對世界盃賽事帶來的好處頗多,但是對於國足本身來說,王驍還是認爲,歸化球員只能短期實行,要想長期發展,還是要大力開展青訓工作。只有中國本土球員實力提升,才能在世界盃賽場上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