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的人際困擾,90%都因爲缺乏邊界感|心理諮詢師說

高豔麗 (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撰文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過如下的體驗:

  • 爲了迴避衝突,我更願意表示同意而不是拒絕;

  • 我很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 我經常對過多的表露自己而感到後悔;

  • 因爲很難拒絕別人,我認爲自己承擔了很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 如果我親近的人拒絕了我的要求,我會有強烈地不安、失望等情緒;

  • 我是覺得別人的要求比我的更急切;

  • 人際關係中的苦惱,我總是有口難言。

……

以上種種,相信會有很多人中招。在人際互動中,幾乎所有的情緒困擾都和關係有關,談到關係必然離不開“界限”。在人際關係中,有時候你不懂得表達自己,有時候你不能夠保護自己,有時候你不會拒絕別人,有時候你也會主動保持距離…這些困擾都來源於不能明確人和事的“邊界”,缺失的“邊界”會讓我們感到痛苦。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在時間精力、情緒想法、財產物品等事務上都有屬於自己的規則,這些規則構成了我們的界線,使我們在私人空間內認識和掌控自我。

「界線」這個詞有點誤導性,可能會讓人覺得它會將你和他人隔離開,看上去有點冷冰冰的。其實界線不是隔離帶,恰恰相反,它是連接點,只有維持住個人界線,人與人之間的齒輪才能契合,保持正常運轉。

人際邊界來自於內在的“心理界限”,下面,我們從心理界限的形成和設立兩個緯度做具體闡述。

心理界限是如何形成的?

從人格的發展過程來看,界限的基礎是母嬰依戀關係。一般在0-6個月嬰兒與母親是共生階段,嬰兒認爲與母親(母親代指負責照顧嬰兒的主要養育者)是一體的,需要母親及時的愛和回應,無條件的滿足嬰兒的需要,共生階段不必害怕慣壞孩子;一般從6個月開始,嬰兒進入分離-個體化階段,在此階段,界限開始一步步發展出來。分離-個體化有三階段:

  • 區分階段:區分我和你

  • 練習階段:感覺到自己什麼都能做

  • 和解階段: 發現其實自己還有很多不能做

在安全型依戀的養育模式下,三歲的孩子已經可以發展出非常好的界限。在此階段,孩子的獨立性得以顯現和發展,他需要獨立的空間和獨處的權力。在不安全型依戀的養育中,入侵邊界的行爲會損害孩子的自主性,會帶給孩子不相信自己的信念,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不值得被喜歡和愛。日常生活中,養育者侵犯孩子邊界的行爲屢見不鮮。比如:攀比、控制、過度幫助、追趕餵飯、強迫穿衣等等。比如,對於孩子的學習,很多父母會說:我不在旁邊監督他,他就會開小差,其實往前追溯,這個孩子在早年的養育中,邊界和自主性已經被打破,父母和孩子都沒意識到學習是誰的事,應由誰承擔的責任。有的父母因自身的原因會忽視或溺愛孩子,這些都是在破壞孩子的界限。

所以,很多成年人形成現在缺乏邊界的人際互動模式是有原因的。

人際互動中,如何設立界限?

1、平衡自我形象目標與關愛他人目標

自我形象目標高的人,往往把社交中的「鏡頭」聚焦在自己身上尤爲關心別人對他們的印象,在人際關係中想要向他人展示自己渴求的品質,如善良、和氣、溫柔等。他們在和他人交流時,往往想要避免讓人覺得自己無知、不勝任或不聰明,使他人注意到自己的積極品質,或是表現得很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目標高的人,社交鏡頭的中心也是自己,但整個攝像機的視野擴大了,將整個「人際系統」給涵蓋了進來,他們將自己視作這個更大的、互相關聯的整體的一部分。他們在和他人交流時,明白自己的行爲對別人造成的影響,同時顧及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支持和鼓勵他人。

日常生活中,請覺察你是否具有很高的自我形象目標,是否會因爲自我意識太強而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僵硬。同時,覺察自己是否保持較高的關愛他人目標,包括支持他人,同情他人的錯誤和弱點等一個理想的界線是靈活的,城牆會有城門,城門會有守衛,能夠審視哪些人,哪些事能通過界線,不會一味拒絕他人進入。關愛目標就是很好的審視原則,帶着一種關愛的視角去看待人際關係,能夠讓你的界線保持靈活而非不穩,保持堅定而非僵硬。短期來看,這種人際目標成本高昂,因爲它需要你關注的事情、投入的資源變多,但它促進了你與外界的聯繫,創造了人際關係的良性循環,而非自我視角的惡性循環。

另一個建議是,你能抱有對評價感知的靈活性,尤其是在他人評價很重要的場合。在和朋友、家人等熟悉的人相處,不在意評價會讓你顯得很真誠,但在陌生場合,尤其是別人的印象會決定重要事項的時候,適當地在意他人評價並不是一件壞事。比如面試或工作會議時,如果不考慮自己的着裝、舉止和言語是否得體,那會顯得太過魯莽,在這種場合下,別人會認爲你不夠專業,缺乏社交能力。這種時候,還是轉換到自我印象視角上,在意一下他人評價比較好。

2、 學會拒絕

(1)尊重彼此的界線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經常性地模糊自己的界線,是因爲你會這麼想:「如果我說不,他們不會接受」 「如果我向他們設下界線, 他們會生氣」 「假如我對他們說出我的反對意見, 他們之後都不會跟我講話的」 這些念頭的問題在於我們在推測了別人面對我們設下界線時的反應,而這些推測的基準,其實是你自己。所以,上面的那些念頭,其實不是他人在生氣,而是你在生氣: 「我那麼忙的時候都幫你了,你現在說你太忙不願幫我?」 「我之前陪了你那麼多次,爲什麼這次你要拒絕我?」 「其他人都能接受我的邀請,他怎麼就不能來?」 你不會拒絕他人,其實是希望別人也放下界線。

你在生活中有過的這些碎碎念,正是界線不清帶來的問題:你也會對別人的界線感到不滿。如果你對別人的界線不滿,你也同樣會擔心如果自己拒絕別人,別人會對自己感到不滿,這是一種惡性循環,阻止我們設定對他人的界線。我們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正是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所以我們要讓自己坦誠地接受別人的自由,在別人向我們設下界線時,拋開生氣、愧疚的感覺,尊重對方的界線。認同和尊重那些向我們說“不”的人, 我們才能獲得設立界線的自由。

(2)列出清單:我的底線在哪裏

你可以嘗試列出下列事情的清單,來幫助你建立拒絕的勇氣,每項可以寫三件、五件或是更多:

  • 你希望別人不要在你面前做的事情,比如抽菸,非議不在場的人等

  • 你希望別人不要對你做的事情,比如在你打電話時插嘴、在交談中無視你等

  • 你希望別人不要對你說的話,比如「你總是很被動」、「你好胖」等

  • 你對自己周圍不同人的親近程度,以及你願意爲不同的人做多少事情(比如借錢的金額、付出的時間等)

如果你覺得這些問題有些直接,不太清楚要寫什麼的話,你可以試着從過往生活中回憶一下:

  • 你曾經對哪些事情感到很生氣,只是你沒有說出來?

  • 你對哪些準則感到不屑,只是爲了順應大流而不曾表達自己的觀點?

回憶,書寫,然後嘗試對具體的越界行爲說「不」。你身邊的人不會全都支持你的改變,他們可能習慣了不會拒絕的你,就像生活的每一個改變一樣,設立屬於你的界線可能會讓你失去一些關係和人情。但是,那些真正關心你,真正喜愛你,不會因爲你的合理拒絕而離開的人會留在你的身邊,那些值得擁有的關係會在未來繼續,並變得更加牢固。

3、 學會保護自己

(1)不要因爲界線感到恐懼

界線確實會帶來恐懼,這種恐懼有兩方面,一種是怕被別人說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另一種是害怕你的界線將傷害到別人,那些你真心希望看到他們快樂幸福的人。這些恐懼表明一個人在乎其他人,這很好,只是不能讓這些恐懼壓過自己的需求,不能因爲無法滿足別人的要求, 就要避免設立界線。

朋友來向你借車, 但你自己也需要車子;親戚來向你借錢, 但你最近手頭很拮据;同事要求你幫一把, 但你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完......

在這種情況下的界線是防衛性質的,並不會傷害到一個成熟的、爲自己負責的成年人。 「拒絕」並不會把我們從以別人爲中心變成以自己爲中心,適當的界線反而可以增加我們關懷別人的能力。就像飛機遇險時,你要先給自己戴好氧氣罩,再替別人帶;在人際交往中,只有先滿足自己的需求,讓自己變成一個完整的人後,才能更好地幫助到別人。那些界線最爲成熟的人,其實是世上最能關懷別人的人。

(2)做好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就是幫助你減少界線恐懼,發展合理界線的第一步。

課題分離(Separation of tasks)出自《被討厭的勇氣》。它的核心思想是:「分清別人的事和自己的事」,這是阿德勒心理學中自我心理發展成熟的標誌。只有分清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界線,你才能夠在人際關係中保護自己,不被不屬於你的責任左右。區分課題的原則是:「行爲的後果由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就像任何設立界線的行爲一樣,「課題分離」不是自私自利,不顧別人的感受。「課題分離」不是冷漠無情,而是給你一個原則與界線,去拒絕你感到不舒服的,本屬於他人的課題。

4、 證實 - 堅持 - 強化,提升有效堅定感

如何讓課題分離顯得不那麼無情?可以遵照科胡特所說的原則:沒有敵意的堅決,不含誘惑的深情同時,根據Lara Fielding 提出的三個技巧,也可以幫助你在請求和拒絕的時候,儘可能讓對話的雙方感到舒服。

【Validate】(證實):

證實/確認/承認對方的處境

無論是你準備有求於ta, 還是準備拒絕ta的某個請求。先把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上,證實、體驗並承認即將施加於別人身上的不適感。換位思考是共情對方的體驗和感受,也是得償所願的潤滑劑。

方法:儘可能用共情的語氣開頭:「我知道你非常非常忙,所以真不好意思打擾你......」、「我知道你真的很不容易」,或者一句簡短的「我理解你的意思」。

【Assert】(堅持自己的主張) :

表達請求或拒絕時,做到清晰、直接、具體。

具體陳述你的請求或拒絕。這一部分最難,因爲施加於對方的壓力(請求)或TA的失望感(拒絕TA)會令你感到焦慮。但是清晰的交流對雙方都有益。具體的行爲、堅定的請求可以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不適,還可以增加對方同意你請求的可能性。

方法:弄清楚你希望對方做哪些具體的事來幫助你。如果是對方有求於你,而你想說「不」。那麼,不要只是描述你對這件事的感受,要真的、明確地說「不」。

【Reinforce】(強化):

告訴對方你爲對方着想的部分

強化你所渴望的理解和行爲,其辦法就是讓對方感到幫助你是很棒的一件事。如果是你在拒絕別人,一定要告訴對方你爲TA着想的部分。

方法:可以是一個合作共贏的談判。比如說「如果你爲我做這個,我會爲你做那個」,或者如果你們的關係很牢固,那就告訴對方如果這樣做能爲 TA 帶來多大的幫助。當說「不」時,解釋清楚原因,再加上一句「真的謝謝你能體諒我」就很奏效。

更多具體實用的方法,也可以參閱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一書。

點擊作者名片,瞭解更多高豔麗諮詢師信息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