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城鄉“同網同速”時代正在到來

來源 光明日報

記者 李政葳

光明日報北京9月29日電 “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0億,相當於全球網民五分之一”“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7.73億,佔網民整體的82.2%”“城鄉數字鴻溝顯著縮小,2017年以來首次縮小到30%以內”……9月2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數字基建、在線政務、短視頻、網絡扶貧等領域備受關注。

CNNIC黨委書記、副主任吳鐵男表示,在此次疫情期間,我國互聯網產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和韌性,不僅爲精準有效防控疫情發揮了關鍵作用,還在數字基建、數字經濟、數字惠民和數字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成爲我國應對新挑戰、建設新經濟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益民認爲:“《報告》數據充分體現了上半年在疫情的淬鍊下,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數字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註冊用戶達1.26億人,總計訪問人數10.02億人。“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成效凸顯,‘橫到邊、縱到底’的‘覆蓋城鄉、上下聯動、層級清晰’的五級網上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王益民說。

王益民還提到,網格化治理也在推陳出新,多個省市城鄉社區都通過社區微信羣、小程序等數字化工具積極開展防疫工作,成爲基層治理的一大創新;另外,“互聯網+政務服務”有力助推疫情後復工復產,比如,建設“防疫健康信息碼”匯聚並支撐各地共享“健康碼”數據6.23億條,累計服務6億人次,成爲此次大數據支撐疫情防控的重要創新。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經濟被迫拉伸了‘韌帶’,在供應鏈、企業管理和商業活動等方面都面臨着全新挑戰,而數字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爲提升中國經濟韌性,推動形成新經濟增長點提供了重要支撐。”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和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呂本富說。

今年上半年,國家有關部門密集部署“新基建”。從《報告》看,截至2020年6月底,5G終端連接數已超6600萬,工業互聯網領域已培育形成超過50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呂本富認爲,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爲數字經濟提供底層基礎,大規模匹配算法和高速網絡傳輸到雲端,使得信息傳輸更快、能量耗散更少。

網絡購物等數字消費也爲推動經濟內循環提供新動力。《報告》顯示,生鮮電商、農產品電商、跨境電商等電商新模式也保持較快發展,用戶規模分別達2.57億、2.48億、1.38億。“上半年網絡零售規模已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對消費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在推動農產品上行、帶動消費迴流和促進閒置經濟發展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呂本富說。

值得一提的是,以遠程辦公等爲代表的數字服務正在形成新服務業態。其中,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的用戶規模分別達3.81億、2.76億和1.99億,成爲極具發展潛力的互聯網應用。

從《報告》統計來看,我國在網絡扶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比如,上半年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爲52.3%,較2020年3月提升6.1個百分點;城鄉數字鴻溝顯著縮小,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爲24.1%,2017年以來首次縮小到30%以內。

“報告提到,全國貧困村通光纖比例從2017年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從25%提升至98%,農村和城市‘同網同速’的時代正在到來。”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汪向東說。

針對網絡扶貧發展態勢,汪向東建議,要在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對標鄉村振興,建立長效機制,通過網絡消費扶貧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從助力扶貧到振興產業的轉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