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女孩楊超越又上熱搜了。

在一檔戀愛綜藝中,戚薇勸楊超越趕緊談戀愛,但這個正處於戀愛年紀的女孩連想都沒想,滿臉寫滿了拒絕:

我一點都不想談戀愛,我只想掙錢。

在楊超越看來:好的工作不好找,男朋友隨時都可以找。

在她的潛意識中,安全感是靠自己掙出來的,抓得住的事業也比愛情更能讓人感到安定。

不少網友直呼:楊超越也太清醒了吧。

但這份清醒,也是有代價的。

兩年前,楊超越錦鯉般走紅,人們調侃之餘卻發現,這個農村女孩喫了所有同齡人喫不下的苦。

楊超越與其他在蜜罐子里長大的女孩不同,她十幾歲便離開家外出打工,

做過女工,當過餐廳服務員,更是爲了2000塊包喫包住就參加了選秀。

看着女兒在外獨自闖蕩,父親幫不上一點忙,只能一次次叮囑:

你在外沒有依靠,所以一定要自己獨立,你就是自己最大的依靠。

於是無論做什麼楊超越都拼盡全力,沒有人可以依靠,她就默默嚥下所有的苦。

曾經,她站在舞臺上哭着說自己身處高位的恐懼,

如今,她站在國際秀場上與大牌明星合影,大家才明白,原來那些苦都是爲了照亮今天的路。

在楊超越的成長曆程中,父親無力幫忙,但卻在無意中幫了她大忙。

楊超越學會了獨自成長,經歷的所有風雨也恰恰是她乘風破浪的底氣。

但如今,很多父母總是儘可能地幫孩子掃清一切障礙,生怕孩子喫一丁點苦。

可這樣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終究學不會獨自飛翔,也永遠無法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

那些走過的荊棘,

終究會成爲孩子生命中的光

出身農村、曾經四處打零工,這些標籤似乎是楊超越“土”的證明,

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她“綜藝感”的最佳來源。

在最近播出的《中餐廳》中,楊超越作爲飛行嘉賓備受好評。

楊超越先是在後廚幫忙,後來接近營業時間,又立刻來到前廳充當起服務員,一邊熟練地擺桌,一邊點菜、傳菜。

這時,楊超越曾做過服務員的優點立刻浮現,幫廚、端盤子、照顧客人,楊超越將一應小事做的得心應手。

但是在點菜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客人以爲“神仙雞”是一道雞湯,可上菜時楊超越卻發現是豬排湯。

同樣身爲服務員的李浩菲準備作廢這道菜,但有經驗的楊超越卻靈機一動,詢問客人:您是不是隻想喝湯,什麼湯無所謂。

得到客人的肯定答覆後,楊超越便重新端上了已經做好的豬排湯,不僅爲餐廳減少了損失,還讓客人喫得滿意。

一天下來,楊超越不停地解決餐廳中的各種問題,甚至比幾位常駐嘉賓做得更加出色。

有網友評論:

看得出曾經的打工經歷對楊超越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讓她變得更機靈,也更懂得變通。

深以爲然。

人們常說: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打工經歷讓楊超越在綜藝中更加樸實、接地氣,也讓觀衆愛上了她的真實,

但當初的她一定不會想到曾經喫的苦會在今天得到回報。

楊超越的成長過程,又何嘗不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呢?

一棵小樹苗不能只接受和煦的陽光雨露,

唯有在一次次狂風驟雨中獨自挺立,才能將根深深扎入地下,吸收營養,長成挺拔的參天大樹。

正如貝多芬所說:磨難是生命的養料。

而所有走過的荊棘,終究會在有一天成爲孩子生命中的光。

父母替孩子走的每一步,

都在拿走孩子的幸福

心理學家認爲:

中國父母育兒存在一大問題,那就是干預太多、問詢太多、包辦替代太多,而放手讓孩子去做太少。

孩子也因此被迫拿上了一根柺棍,長此以往,就再也難以獨立行走了。

《虎媽貓爸》中,父母工作繁忙,女兒茜茜在爺爺奶奶的寵溺下長大,因此任性刁蠻。

時間一晃,茜茜到了幼升小的關鍵時期,媽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跳舞、彈琴樣樣精通,自己的女兒卻滿腦子公主童話,倍感焦慮。

因此媽媽以進入第一小學爲目標,爲孩子制定了文化、體育、藝術全面發展的計劃。

當老師說女兒不適合彈鋼琴,她爲孩子拉伸手指,只爲了證明她可以練鋼琴;

爲了保證女兒身體健康,女兒只能喫無公害的有機蔬菜;

爲了得到第一小學的名額,她賣車賣房,甚至全面犧牲自己的事業……

在媽媽的完美規劃下,茜茜本該成爲一名多才多藝的孩子,

可孩子卻患上了失語症,從內心封閉了自己,再也無法開口說一句話。

虎媽的本意是爲孩子鋪平人生的道路,卻沒有想到,正是自己成爲了孩子前行的最大障礙。

孩子事事被計劃,處處被安排,看似只需按部就班,卻失去了人生的自主權。

父母過度參與、包辦孩子的人生,會讓孩子得不到真實的存在感,從而更加缺乏安全感。

正如作家樊登曾做過的一個比喻:

父母是導遊,孩子是遊客,人生則是一場旅行。

好的父母會告訴孩子哪裏景色優美,讓孩子自己探索,

差一點的父母則處處“綁架”孩子,完全變成了“黑導”,讓孩子覺得旅行毫無意義。

有原則地放養,是父母必修的功課

陶行知先生說:

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成長;壞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

殊不知,人生這場馬拉松,父母永遠只能陪跑半程,孩子越早獨自踏上跑道,後半程才能更早發力。

被稱爲“鐵娘子”的董明珠,在兒子董東東的教育問題上,卻是難得的開明。

堅持放養的她,從小便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探索感興趣的事物,

但這也並不意味着溺愛,在是非對錯面前,董明珠也絕不妥協。

在有邊界的探索中,董東東愈發獨立自主。

就在衆人以爲董東東會子承母業的時候,董東東毅然選擇了學習法律,

堅定地對媽媽說:媽,你的事業能從頭開始,我也能。

如今,他依然和無數普通的年輕人一樣,自己租房子、開着十萬塊的汽車,

絲毫沒有一點架子,但卻憑着這股向上的勁頭成爲了董明珠最大的驕傲。

本可以“背靠大樹好乘涼”,董東東卻選擇獨自奮鬥,掌握自己的人生,

不得不說是母親曾經放開的手推了孩子一把,讓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對孩子而言,父母有原則的放養,更像是一盞指路明燈,無論孩子航行到哪裏,只要看到燈光,便能夠獲得溫暖的力量。

但直到今天,很多父母總是執着地認爲孩子始終是孩子,不肯讓他們擁有一丁點獨立的思想,

但恰恰是這種保護心理爲孩子畫地爲牢,難逃人生的束縛。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爲自己的人生做選擇時,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

他的生命都會因爲自主選擇而豐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也會不斷增加。

人生本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孩子每摔一次跟頭都會得到一次成長,

在這條充滿荊棘的人生之旅中,孩子的心靈便會越來越強大,無懼困苦與風雨。

若是父母一味牽着孩子的手,教他一步步躲過本該遭受的磨難,

當孩子在獨自面對未知時則會充滿無盡的恐懼,甚至因此一步錯步步錯。

人們常說,唯有做七分的父母,才能收穫滿分的孩子。

願所有父母都能大膽放手,在有原則的前提下讓孩子肆意成長,

少一分控制,少一分包辦,少一分干涉,

用冷靜自持的愛,給孩子一個溫暖滾燙的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