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房小評 中國房評報道 今天

“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句話是“雙循環”戰略的直接闡述,也是新時代各行業發展的機遇窗口。

在房地產行業,少有企業研究“雙循環”國家戰略下的新發展機遇。華夏幸福卻早已銜枚疾進,將自己傳統的產業新城業務模式和“雙循環”戰略結合起來。

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600340.SH)新增簽約投資額624.6億元,引入企業176家;實現產業服務結算收入198.44億元,同比增長45.7%,產業服務收入首次超過房地產開發業務。

一位觀察人士指出,“雙循環”戰略之下,地方政府更關注產業發展,抓住國內產業轉移機會,以增加本地就業和收入爲目標,做大做厚本地產業,同時又要利用好房地產的壓艙石作用,以地產孵化和促進本地產業發展。各地政府都需要這麼一個能將產業和地產結合起來的發展商,幫助本地產業地產進行融合發展。華夏幸福恰好早已深耕此道,且在產業新城領域形成了很深的專業護城河。

華夏幸福也抓住了這種轉型期的機遇,通過產業新城平臺化發展與都市圈戰略共振,迎來了產業新城業務的豐收季,並收穫三顆果實。

成果一:百億級企業鍾愛的平臺

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正逐步向平臺化方向發展。

何爲平臺化?

就是,不止爲企業打造硬件空間,更能爲企業提供軟性服務。

一項科技創意或專利,要真正應用並造福於社會與經濟,中間需要完成很多步驟,而這未必是科創類企業所瞭解和擅長的。

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服務平臺,具備幫助科創類企業尋找投資、成功應用轉化、產品化、市場化等工作,在孵化並投資了若干成功創業的企業後,這個平臺在科創企業的後端應用領域已經輕車熟路,且能夠給科創企業團隊以創業指導、天使輪融資對接等全流程服務工作。

節省下來時間和精力,可以讓科創企業專心其研究。

華夏幸福會爲進駐其產業園區的製造企業和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成立產業基金等,實現對優質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服務、培育、投資。

1

八大服務

南京溧水產業新城的欣旺達,河北固安產業新城的京東方,安徽舒城產業新城的歐菲光……很多入駐華夏幸福產業園區的企業,都享受着華夏幸福的政策服務、產業鏈合作、人才培訓、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服務、中介代理、活動宣傳、生活配套等系統服務。

2

科創板上市儲備

2019年5月以來,華夏幸福全面梳理園區企業,建立科創板上市儲備庫,助力重點企業登陸科創板。

今年6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固安信通上市申請。固安信通成爲河北省第一家申報科創板上市企業。

華夏幸福在資金募集、資源整合、政策扶持、上市輔導、申報對接等方面協助科創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培育科創企業走出成長關鍵一步。

3

資本支持

同時,華夏幸福積極參與組建或引入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爲維信諾、航天振邦等上市或擬上市企業提供資本支持。

從“製造工廠”向“創新工廠”的轉變,不只是相關科創企業的任務,社會各界需要爲這些經濟轉型主力軍提供更友好有益的平臺和環境,才能加速經濟結構轉型。同時,這也是經濟轉型期爲其他行業打開的機會窗口。

華夏幸福打造的產業新城平臺,憑藉服務、培育和投資方面的優勢,成爲科創企業鍾愛的平臺,伴隨這類企業陣容不斷壯大,將爲其產業園區帶來更廣闊的業務空間。

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新增簽約投資額624.6億元,引入企業176家,多個百億級產業項目取得重大進展。計劃總投資105.8億元的亞瑟醫藥、總投資50億元的協鑫集成等企業實現簽約。

成果二:都市圈戰略成功

科創企業面臨的一個發展掣肘在於高精尖技術、人才多位於一二線核心城市,但這些地方用人、土地成本頗高,不利於企業發展壯大。

如何解決好成本和創新之間的矛盾,華夏幸福顯然已經對此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因此華夏幸福很早就提出都市圈發展戰略。說白了,就是在覈心城市周邊選址,以產帶城,以城促產,把握好核心城市發展方向,以產業發展邏輯選址,在產業流動主廊道上佈局產業新城,形成了獨特的產業新城+都市圈戰略雙頻共振的發展戰略。

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長江中游城市羣、成渝地區經濟圈等大型都市圈,都市圈核心區的技術和人才,與外圍城市技術產業化和先進製造力相輔相成。

都市圈已經成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核心主戰場。而華夏幸福將自身戰略與國家發展趨勢相結合,實現高端產業集羣落地,協助地方實現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通過對都市圈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華夏幸福果斷選擇南下。通過對京津冀都市圈成功經驗的複製,華夏幸福在全國範圍內實現“3+3+N”佈局,落地長三角(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加快佈局粵港澳都市圈三個高能核心都市圈,推進佈局鄭州都市圈、武漢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三個高潛核心都市圈,以及其他潛力核心都市圈。

以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爲例,華夏幸福針對性地導入了生命醫療大健康、智能網聯汽車、影視傳媒、新型顯示、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下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文化創意等10餘個高精尖產業集羣,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僅嘉善產業新城就引入了各類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52人(次),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外籍院士1人。

今年上半年,投資160億元的泰嘉光電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開工,填補了浙江省新型顯示產業的空白;投資135億元的欣旺達動力電池項目在南京實現量產;固安新型顯示特色產業基地入選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大廠影視衆創空間獲頒國家備案衆創空間。

華夏幸福將產業新城戰略與都市圈佈局緊密結合,在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城市建設、產業集羣打造、城市運營、民生改善等方面提供服務,成爲都市圈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

通過產業新城與都市圈的產業深度匹配發展,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環京以外區域實現營收231.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6.48%,在總營收中的佔比由上年同期的38.24%上升至62.01%。

成果三:產業服務收入超房地產

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業務模式不僅在產業界名聲很大,在房地產行業也一直是模仿的對象。很多房地產企業爲了轉型,高薪挖角華夏幸福的產業人才,但大多沒有模仿成功。

究其原因,產業新城業務是專業度很高,回報週期很長的業務,需要久久爲功,企業負責人甚至得有很強的家國情懷,不以金錢利益爲唯一追求目標,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從2001年以來,無數產業園、產業地產、產業新城投資商前赴後繼,都希望掘金產業地產,但是大浪淘沙之後,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是鳳毛麟角,而華夏幸福不僅活下來,還活得好,如今更成爲了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產業新城第一上市公司。

2020年國家“雙循環”戰略提出之後,華夏幸福更是加大了對產業新城業務的投入,把握國內產業輪動、遷移、調整的機會,積極開拓新區域、新業務,提前卡位,誠意做事,默默佈局自己的“十四五”。

根據華夏幸福半年報,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實現產業園區結算收入198.44億元,同比增長45.7%,首次超過房地產開發業務。

伴隨着產業新城發力,華夏幸福的回款率由去年同期的61.6%上升到72.5%,提升近11個百分點。

不同於高週轉的房地產開發,產業新城發展需要時間和耐心去經營。經過20多年的耕耘,華夏幸福迎來產業新城+都市圈戰略的豐收季,老業務回報豐厚,新業務銳意進取,通過戰略性前瞻佈局,華夏幸福內部新舊動能轉換,已具備衝刺下一個週期裏頂峯的新動力。

隨着房地產行業進入“房住不炒”時代,告別高槓杆和快週轉的發展模式,房企只能迴歸製造業的經營邏輯。

在越來越缺乏利潤空間的時代,像華夏幸福這樣早早修煉一技之長,並與國家“雙循環”戰略共振的企業,才能穿越行業週期,實現逆市加力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