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於宋襄公的評價,也多半認爲他是一個可笑之人——對敵人仁慈便是對自己殘酷,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但也有人從另一個角度,認爲他這是一種“費厄潑賴”的精神的體現,說明那個時候的中國人,還是蠻有紳士風範的。在此不想過多爭論,只是想從心理學上分析一下,宋襄公爲什麼會幹這麼一件可以入選吉尼斯傻事紀錄的傻事兒?

首先跟宋襄公的自我定位有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宋襄公的夢想,就是成爲齊桓公那樣的人。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領袖羣倫,風光無限。宋襄公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外甥女。齊桓公病重的時候,特別將世子昭(也就是齊孝公)交給宋襄公照顧,也充分說明了他對宋襄公的信任。因此,宋襄公一直是以齊孝公的保護人自居,更是以齊桓公的接班人(當然不是接齊國國君,而是接天下的霸主)自居。

齊桓公一死,宋襄公馬上就學着齊桓公的做法,召集諸侯會盟,希望大家都聽他的號召。可是,他的號召力實在太差了。第一次會盟,只來了曹國、邾國、滕國等幾個小國,根本不成氣候。反倒是他的死對頭——楚成王,在國際上混得越來越香,不但魯國、陳國、蔡國、鄭國等諸侯主動跟楚成王會盟,連齊孝公也開始與楚成王交朋友,搞得宋襄公很沒面子。

偏偏宋襄公又是個死要面子的人。所以他又搞了一次會盟,乾脆把楚成王也請上。他原以爲楚成王不會來,這樣他就可以說楚成王怕他。沒想到楚成王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欣然應約。而且楚成王一出面,原來不想參加宋國會盟的陳國、蔡國、鄭國等諸侯,也都跟着來了。誰的面子大,連傻瓜都看得出。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事——事實上,楚成王是有備而來的。到了會盟的時候,楚將成得臣帶着幾十名武士埋伏在帳外,聽到楚成王一聲令下,便衝進來,將宋襄公給綁架了!

接着,楚成王也搞了一次會盟,當着各路諸侯的面,奚落了宋襄公一番,纔將他釋放。宋襄公被楚成王搞得灰頭土臉,心裏有多不爽,各位自個兒去猜吧。不爽的後果,是拿鄭國出氣,宋襄公親自率領大軍,攻打鄭國。楚成王隨即出兵,救援鄭國。兩軍在泓水相遇,於是發生了著名的泓水之戰。

當時的形勢,本來對宋軍有利。因爲楚軍雖然強悍,但是遠道而來,又正在渡河佈陣。而宋軍以逸待勞,嚴陣以待,只要半渡而擊,獲勝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但是,宋襄公偏不這麼幹。爲什麼?據史料記載,是因爲他認爲這樣做不夠仁義。但是,通過前面的事情,我們不難分析——仁義只是表面的說辭,骨子裏還是一個面子問題。一個平時相當自負的人,如果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往往會變得特別膨脹。在宋襄公與楚成王的較量中,宋襄公步步處於下風,丟人丟到家。一場普遍的軍事勝利,已經難以讓他挽回面子。他不但要在軍事上打敗楚成王,而且要在道義上打敗楚成王——唯有這雙重的勝利,才能撫平他受傷的心靈。

所以,他堅決不半渡而擊,那樣會讓世人覺得他贏得僥倖,而且勝之不武。他要與楚成王堂堂正正的幹一仗,把楚成王幹得心服口服。結果,他被楚成王打得落荒而逃,還被後人一直嘲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