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消息:一個孩子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優秀。媽媽陪伴孩子成長認真負責,孩子每次的考試和作業都有媽媽的鼓勵與認同,還有媽媽的點撥和期待。

可是,孩子升入了九年級,學習成績出現了波動:孩紙不願接受自己暫時的不優秀,暫時出現不想上學的思想和行爲。母親和老師進行了多次溝通,反覆勸說,採用了許多辦法,可孩子還是一直沒有做出重新復學的選擇。

那天晚上,媽媽和孩子同牀共寢,媽媽不知道說了多少話,廢了多少口舌,可孩子還是沒有被媽媽的真誠所打動。最後,媽媽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刻,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憐天下父母心!媽媽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人感覺惋惜!

爲媽媽惋惜的同時,筆者又有了一種新的感覺,突然意識到這位媽媽在選擇離去的時候,她沒有想過孩子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她的父母怎麼面對她這個逝去的黑髮人?作爲一名醫生,她所在的單位,恐怕再也沒有她把病人病歷整理得那麼完整、具體的好醫生了?

在爲這位媽媽惋惜的同時,我們會不會覺得她對於自己的生命過於草率?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不是不夠負責任?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成長中每個階段都不一樣,也會出現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暫時的,作爲父母的我們用自己的辦法去解決面對,藉助老師或者朋友的力量暫時沒有效果,可以緩一緩,遇事要冷靜,慢半拍,讓自己接受纔會平靜,等孩子去自省、覺察、領悟。

同時,作爲父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遇到了困惑,可以藉助專業諮詢有時間也許幫不上孩子的忙,但要去調整自己。讓自己看看書,走出去多做諮詢,讓自己慢慢適應孩子,當自己改變了態度和想法,自己暫時接納了,允許孩子暫時用自己的方式面對,這樣的方式,處理孩子的暫時曲折,是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更好的方式?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曲折和彎路:比如:孩子暫時不想上學,孩子想休息一下,再繼續學習;孩子喜歡上了異性;孩子迷戀上了遊戲;我們做家長的要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我們要盡力去面對,去引導孩子,但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強迫孩子。假使孩子不能同意我們的意見,也沒有關係,我們要學會暫時接受,這樣纔會平靜。

因爲孩子就像小河,需要從大河裏汲取水分,大河無水小河干。畢竟,大人心智更爲成熟。作爲父母,如果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同意見,反過來,我們能夠強迫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嗎?

作爲家長,我們要做孩子的大河,先要修好自己,修好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變得強大,無論遇到什麼問題!

我們父母先要穩住自己的焦慮、恐懼、抑鬱、不安等情緒。讓真相在空中飛一會兒,讓我們的心大一些,遇事兒轉個彎兒,跨個坎兒,停一停,等一等,想一想,先說服自己,修爲自己,戰勝自己,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帶着孩子和問題共處,向孩子學習,讓自己好起來,成爲孩子的榜樣,孩子纔會主動想成爲我們的樣子。

我們做父母有能量,孩子纔有動力!

故事的最後,筆者想說的是:教育孩子按照正確的道路成長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會經歷許許多多的曲折和彎路。作爲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自信心,允許孩子思想行爲出現波折,靜待孩子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