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廣州打造了全國首個以住房金融服務爲主題的“5G+智能銀行”。據瞭解,“5G+智慧銀行”作爲網點轉型典型案例,由中國建設銀行與廣電運通攜手共建,後者提供了軟件、硬件、設計、數字展示等智慧網點建設全套解決方案。

5G+智能銀行:“有溫度”的高科技應用

“5G+智能銀行”一方面依託“5G+”“AIoT”新引擎,開拓了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新模式,爲客戶提供極致的全旅程金融服務;另一方面,該分行在原來銀行綜合服務外,一站式提供建房、買賣房、存房、租房、裝修、以房養老、智慧社區等涉房全鏈條業務。

“在建行的指導下,我們目標是打造‘懂感知、會思考、會交流’的智能銀行”,廣電運通相關負責人表示。例如通過智能設備和人臉識別技術,實現無卡、無證、無感辦理業務;以“人臉識別+全過程軌跡跟蹤分析”、智能營銷管理等技術爲客戶匹配業務產品,實現“千人千面”精準服務;智能設備通過算法判斷客戶是否需要協助,主動發起交流,提供互動式業務辦理……目標是讓客戶隨時隨地以最舒服的姿態享受“有溫度”的金融與非金融服務。

廣電運通與中國建設銀行在金融服務創新方面一直保持緊密合作,雙方在2017年聯合建立了智能金融聯合創新實驗室,以實驗室爲平臺,深入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金融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市場化應用,不少創新成果已落地應用。

2019年,雙方合作的“移動式金融服務艙·5G智慧政務小屋”落地廣州、上海,一艙解決政務、金融等業務辦理,顛覆了“要到政府辦事大廳辦政務、到銀行辦金融”的傳統,真正實現“政務+金融”一站式辦結。

網點轉型:始於智能設備,合於多渠道整合協同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不斷深化網點智能化轉型,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銀行業年內改造營業網點數量達1.56萬個,是2015-2019年期間改造數量最多的一年。

我國商業銀行的網點智能化轉型始於智能機具。根據《金融時報》發佈的《2019年中國銀行網點智能設備市場述評》,2019年我國銀行網點平均離櫃率接近90%,這一方面來自線上渠道對網點櫃面業務的分流,另一方面來自於新型網點智能設備對網點櫃面業務的進一步遷移。同時,隨着生物特徵識別、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應用,銀行智能設備與系統間的連接更爲流暢,大大提升銀行運營風控能力及客戶服務體驗。

廣電運通是國內銀行智能設備的絕對龍頭,市場佔有率連續12年穩居第一,基於對銀行業務的深刻理解及豐富的網點轉型實施經驗,近年來也積極參與銀行網點數字化轉型,產品及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外各大商業銀行落地。

廣電運通助力銀行網點轉型,切入點是通過智能設備。將越來越多的業務通過智能設備實現自助辦理,使業務流程更加順暢,同時改善客戶體驗,優化了網點人力資源配置,整體運作效率得以提升。

近兩年,在設備智能化、業務數字化的基礎上,智慧銀行網點的核心能力開始聚焦多渠道整合協同,核心視角從過往的“以業務爲中心”轉變爲“以客戶爲中心”。一方面在網點提供全旅程智能服務體驗,提高精準化營銷程度,另一方面開始探索在線上、線下全渠道客戶的視角下,如何重新梳理定義網點的核心功能與協同效應。

“5G+智能銀行”在這方面作了一次嘗試,也爲未來多觸點的全渠道融合打下了基礎。

未來銀行:構建全觸點的生態融合

當前,銀行網點已踏入數字化轉型階段。“未來數字化銀行網點必然要體現‘四新’,即新引擎、新理念、新體驗、新生態”,廣電運通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引擎,是藉助5G技術,通過與VR、AR、AI、物聯網等技術結合,加速賦能銀行網點轉型。新理念,是要發揮好物理網點與網上銀行的差異化優勢,打造統一的數字化運營與服務體系。新體驗,是應用新技術,爲客戶提供個性化、多模態、沉浸式的智能服務體驗。新生態,是銀行圍繞金融科技及生態合作場景構建,基於開放API技術,融合傳統銀行業務與政務、住房、汽車等行業,形成“金融服務無處不在”的新生態。

根據上述思路,未來銀行需要構建全觸點的生態融合。一方面,網點將進一步弱化人工交易功能,標準化交易主要由電子渠道和自助渠道完成。另一方面,網點充分發揮可以實現面對面通過情感交流建立信任關係的優勢,向產品體驗中心、服務營銷中心、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客戶關係管理平臺、O2O線下服務平臺和客戶增值服務平臺轉變。同時,銀行將應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不斷拓展客戶接觸廣度和客戶洞察深度,實現線上線下全部接觸點的無縫銜接、相互引流。

“未來銀行的構建,是一個全渠道融合聯動,形成客戶價值螺旋提升的過程”,廣電運通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在網點打造客戶價值經營中樞,另一方面持續深化線上渠道,形成O2O全渠道客戶價值經營模式,基於客戶數據挖掘和平臺化生態圈雜誌服務構建,成爲客戶的‘金融+生活’智慧管家。廣電運通將與各商業銀行攜手達成這個目標,以創新科技便捷人們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