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科學

撰文:羅丁豪

1956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莫里斯·拉本(Maurice Raben)給天生身材矮小的孩子們送來了福音。這位生理學家終於從腦垂體(pituitary gland)中,分離出了人類生長激素。正是這種激素,在將來的30年間,爲全世界30萬深受生長激素缺乏症的人排憂解難,讓本來只能長到1.3米高的患者們,獲得了正常的身高。

然而,對於其中一部分患者來說,生長激素療法帶來的卻是死亡。在接受過生長激素注射的患者中,至少有200人死於一種叫“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的疾病。科學家在這些死者的腦內發現了朊病毒(prion),這正是牛羣中“瘋牛病”、羊羣中瘙癢症的致病因子。已有的證據都表明,這些朊病毒摻雜在注射液裏,在患者接受生長激素療法時進入他們的血液,隨後入侵大腦。朊病毒是朊蛋白(prion protein,自然存在於大腦內)錯誤摺疊的產物。然而,少量的朊病毒就能引起正常摺疊的朊蛋白轉爲錯誤結構,併產生聚集。這樣的“自我複製”持續進行,如同病毒一般,在大腦內生根發芽,繁衍生息,最後擴散至整個腦部,導致死亡。

1985年開始,多國政府禁止生長激素療法。然而,故事到這裏並未結束。2015年,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在8位死於克雅氏病的死者腦中發現了β澱粉樣蛋白。這種阿爾茨海默病中的標誌性蛋白,擁有類似於朊病毒的傳播機制:少數澱粉樣蛋白“種子”(即錯誤摺疊的β澱粉樣蛋白低聚物)能誘導其他β澱粉樣蛋白以錯誤結構聚集,持續“自我複製”。這些錯誤摺疊的低聚物能在大腦中沉降,形成具有神經毒性的斑塊,從大腦深處的海馬體開始,逐漸向外腐蝕整個大腦。記憶、身份認知、意識,乃至生命,漸漸隨着神經元的死亡而消逝。

重要的是,這8名死者都在上世紀中旬接受了生長激素療法:β澱粉樣蛋白的出現,是否是因爲生長激素注射液中,本身就混雜了β澱粉樣蛋白呢?保險起見,研究團隊又在同年齡段的116名朊病毒感染患者腦內尋找β澱粉樣蛋白的蹤跡。結果顯示,這一百多人的腦內,幾乎沒有β澱粉樣蛋白聚集。論文作者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種下了疑問: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否意味着這些毒性蛋白可以通過注射的方式,進入人體,入侵大腦呢?

這篇轟動一時的《自然》論文,其實並非探究這個話題的先驅。早在2006年,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的研究團隊就在《科學》上發文,表示如果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提取物稀釋,並注射到小鼠的腦內,能直接引起β澱粉樣蛋白的聚集。2010年,這支研究團隊又發現,即使在小鼠的腹膜內(intraperitoneal)注射β澱粉樣蛋白溶液,也能誘發大腦產生β澱粉樣蛋白聚集,只不過發病速度相比於直接在腦內注射更慢。在2015年的《自然》論文發表之後,陸續有研究進一步驗證,克雅氏病死者的大腦中有異常高的β澱粉樣蛋白聚集水平。這段時期,“阿爾茨海默病能人傳人”的報道屢見不鮮。

不過近日,《柳葉刀·神經學》發表的一篇論文結合此前數年的發現,重新探討了阿爾茨海默病能否傳染,並且給出了與此前相反的答案。在這篇論文裏,倫敦大學學院(UCL)英國癡呆症研究所(UKDRI)巴爾特·德斯特魯帕(Bart De Strooper)教授的團隊總結了過去十多年來,關於阿爾茨海默病“人際間傳染”的證據。

作者寫道,並沒有證據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本身可以人傳人,而上述“感染”案例出現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被污染的手術工具傳播了β澱粉樣蛋白,並在患者的神經系統內種下異常蛋白的種子。

在過去幾年中,有多項報告稱病人因在手術中接觸了被污染的工具,而受到感染。在這之中,有10名病人在手術施行時還未滿5歲。他們在30~57歲間,陸續因大腦皮質內澱粉樣蛋白堆積導致的顱內大出血逝世——這類澱粉樣蛋白造成的顱內大出血,通常不會在如此年輕的病人身上出現;因此,這些死者腦內的澱粉樣蛋白沉澱,極有可能是在當年的神經內科手術中,由醫療器械傳入神經系統的。研究者表示,2015年至今報告的74例病例中,有57例都在50歲以下,而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的年齡,大多數情況下都高於50歲。因此,這些報告敦促我們儘快進行更多相關研究,同時避免醫療器械污染造成的β澱粉樣蛋白傳播。

但是,除了可能的手術器械傳播,這篇論文也沒有發現任何其他可能的β澱粉樣蛋白傳播途徑。與小鼠不同,外周(例如除大腦以外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進入的β澱粉樣蛋白,在人體中或許並不會致病。通過分析在1968年到2012年接受輸血的1465845名病人數據,他們發現,至少有42254(2.9%)名病人接受的血液中,含有之後20年內確診神經退行性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的捐獻者的血液。然而,這些病人的數據表明,輸血很可能不會傳播β澱粉樣蛋白,也更不會傳播阿爾茨海默病。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阿爾茨海默病是傳染病”的說法,自然是無稽之談。作者團隊在論文結論中表示,如今,我們沒有任何神經退行性疾病(克雅氏病除外)能通過人-人途徑傳播的確鑿證據。儘管如此,我們仍需注意到,大部分相關的研究都出現在近五年,也就是那篇《自然》研究發表之後。而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是十分長久的,在一些病例中,從β澱粉樣蛋白開始堆積,到患者發病,可能需要數十年。因此,我們應意識到阿爾茨海默病潛在的傳播風險,並建立長期追蹤研究——生長激素療法的彌天大錯,我們可不能再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