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9日消息(記者張佳琪)出入口人車混行、停車位緊張使消防通道成了“羊腸小道”、違法搭建嚴重、非機動車棚和低矮圍牆阻斷道路……由於歷史問題,曾經的上海楊浦區江浦路街道的三個緊鄰的小區問題重重、矛盾突出。記者走訪上海江浦路街道瞭解到,這兩年,針對這些問題,社區迎來了一系列的“微改造”:圍牆交界地帶拆除,三社區合而爲一,納涼亭、兒童樂園、健身步道紛紛出現,曾捉襟見肘的固定車位增加到108個……這一系列“微創”性的社區改造,利用有限的空間爲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也爲更多社區“微改造”提供了經驗。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探訪上海老社區 “微改造”走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遼源花苑社區迎來了一系列“微改造”(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社區問題重重曾是居民一塊“心病”

  2016年以前的上海楊浦區江浦路街道遼源西路上,遼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及遼源一村鐵路公房三個小區是居民口中實實在在的“老破小”社區。三個小區建造於不同年代,房齡均已超過20年,其中遼源一村鐵路公房更是有着37年“高齡”的老公房,遼源西路190弄小區屬無物業管理小區,採取居民自治模式,小區髒亂差的環境給居民帶來較大影響。

  上海市楊浦區江浦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鄭軍告訴記者,曾經站在現場環顧四周,三個小區周邊都是新商品房小區。由於歷史原因,三小區問題重重:出入口人車混行,停車位緊張造成生命通道成了“羊腸小道”,違法搭建嚴重,公共空間和建設場地侷促,非機動車棚和低矮圍牆阻斷道路,有的小區甚至連門衛室和監控設施都沒有……居民天天投訴小區居住環境差、管理低下,成爲了所屬江浦路街道的一塊多年的“心病”。

  對此,2016年,江浦路街道聘請了同濟設計院專業團隊對遼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鐵路公房三個小區統籌考慮,進行規劃設計,最終採用了“三區合一,校區聯動”的設計理念,構築一脈三園的睦鄰景觀結構體系,重塑小區公共景觀活動空間,打造共享開放的社區綠地,合理佈置滿足全齡不同活動需求的項目設施,努力實現活動空間、社區功能、景觀環境、治安防控、管理秩序、睦鄰友好的六大提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探訪上海老社區 “微改造”走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遼源花苑社區在樓梯間加裝了可摺疊座椅(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三個老社區拆牆合併 達到“1+1+1>3”效果

  三個小區合爲一體,在上海全市範圍內沒有經驗和案例可循。從方案設計、業委會徵詢居民意見、方案調整,到敲定最終計劃並獲得三分之二居民通過,前後經過了大半年時間。

  期間,楊浦區房管局聯合同濟設計院的團隊,重塑了小區公共景觀活動空間。據瞭解,遼源西路周邊綜合整治工作覆蓋三小區總建築面積近2.5萬平方米,21個門洞、418戶居民。

  破牆開門不是易事,在上海全市的不少小區,都曾發生過因爲破牆開門借道等引發的矛盾糾紛。所以,當江浦路街道黨工委計劃對這三個小區拆除圍牆、探索開展城市更新的消息一傳出,反對聲接踵而至。

  鄭軍表示,“我們設計方案、聽取居民意見,就是不斷地協商妥協最終達成一個共識的過程。”經過反覆解釋做工作,並多次舉行由社區規劃師、街道工作人員、業委會成員、居民區黨總支和居民共同參與的碰頭會,聽取居民合理意見,不斷優化方案,最終,三個小區之間破舊的圍牆順利完成了拆除。

  做完拆牆這道“減法”,接下來,小區裏還做了很多“加法”。上海同濟城市設計規劃研究院城市空間與生態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浦區社區規劃師陸勇峯介紹,原先厚厚圍牆的交界地帶出現了一塊公共空間,納涼亭、兒童樂園等“新面孔”紛紛出現,違法搭建拆了,原先600平方米的綠化面積增加了一半,無序瘋長的草木變得清新可人;綠蔭蔥蘢中,出現了數百米長的紅棕色健身步道,居民早晚“打卡”;新建非機動車棚,減少亂停車、私拉電線現象……

  很快,經過居民們的自發提議和討論,新的小區被命名爲“遼源花苑”,寄託着大家對美好新生活的期望。隨着整體品質提升,遼源花苑社區從過去的“髒亂差”代名詞搖身一變成爲江浦路街道的亮點社區,許多優質資源也不斷向這裏集聚。例如,2019年底,遼源花苑獲評上海市科普示範基地,楊浦區民政局也把適老性改造試點選在這裏,佔社區近1/2人口的老人受益良多。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探訪上海老社區 “微改造”走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遼源花苑社區樓道內粉刷了溫馨圖畫(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微改造”成效顯著 居民改口稱讚

  社區“微改造”體會最深切的還是這裏的居民。“三合一”更新改造在2019年全部完工後,居民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曾經激烈反對的個別居民現在也改口說“效果蠻好”。

  據瞭解,居民們還用實際行動表達出支持:如今三個小區統一委託物業管理,大家繳納物業費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原先,鐵路公房小區住戶幾乎都不繳納0.18元/平方米的物業費,現在物業費提高了幾倍,繳納率卻提高到7成左右。

  居民區黨組織和居委會以此綜合整治作爲徹底改變現狀、讓居民受益的契機,在街道管理辦、住房保障和房屋事務中心等職能部門的指導支持下,主動協調業委會和物業,發揮居民自治力量,民事民議,推動綜合整治徵詢工作的順利進行。

  鄭軍表示,未來街道希望繼續通過推動城市“微改造”,不斷向周邊道路拓展,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原標題:【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探訪上海老社區 “微改造”走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值班主任:田豔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