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周瑜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講述了一個“草船借箭”的精彩故事。

說的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屬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和曹操展開了三國史上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期間,周瑜故意爲難諸葛亮,限他十日內打造十萬支箭。

諸葛亮明知是周瑜有意刁難,但他自有妙計,聲稱只需三天就可完成。

原來,諸葛亮早算出幾天內會出現大霧天氣,結果,第二天果然大霧瀰漫。

諸葛亮深知曹操多疑,於是就調集了一些草船誘惑曹軍,曹操果然上當,派射手一通狂射,一時間,箭矢如雨,諸葛亮很快“借”來十萬支箭。

這是《三國演義》的版本,經過羅貫中的“演義”肆意渲染,諸葛亮在後世聲名大振,贏得了世人的讚美和歎服,儼然神仙轉世一般。

而事實上,“草船借箭”並非出自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是吳主孫權的得意之作。

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爲《三國志》“孫權傳”作注時,引用了《魏略》的記載:“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權乘大船來觀軍……”

建安十八年(214年),曹操率軍攻打濡須,雙方相持一個多月的時間,吳主孫權乘坐大船觀戰。

曹操令弓弩手向大船射箭,一時間,亂箭射滿了船身的一側,導致大船傾斜,眼看就要翻船。

孫權靈機一動,命部下掉轉船身,用另一側繼續承受亂箭。

曹軍又是一通狂射,結果,船身平衡了,大船順利返回,賺了好多好多的箭。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借箭的地方叫濡須,也叫濡須塢,位於今天的安徽境內,距離含山縣城西南一百一十里。濡須水源出於西巢湖。

“建安十八年(214年),曹公至濡須,聞曹公將來,(東吳)夾水築塢,形如偃月,故以爲名。”

《輿地紀勝》記載:“濡須山,在含山縣西南七十五里……最爲控扼之雄,吳魏必爭之地。吳據其北,築濡須塢以拒魏。”

由此可知,草船借箭的遺址在安徽含山,而不是發生在湖北的赤壁。

曹操對孫權的水軍很敬畏,孫權屢次挑戰,曹軍“堅守不出”。

曹操發現東吳軍井然有序,感慨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豬)犬耳!”

知道奈何離不了孫權,曹操只好撤軍返回北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