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糖炒山楂

沒有等到《大江大河2》,電視劇市場率先迎來了馮紹峯主演的《創業年代》。只是這部同樣以改革開放、創業浪潮和商場浮沉爲背景的年代創業劇,卻註定成不了今年的“大江大河”。

上線三天CSM59城收視基本維持在0.6%左右,當然不排除其接檔《最美逆行者》的原因,畢竟後者在播期間基本透支了市場熱情和口碑;除此之外,豆瓣60條短評,知乎話題全無,微博同名主話題閱讀量4000萬,貓眼專業版最高熱度7900+、熱度排名掉出20開外……《創業年代》的數據成績實在略顯“寒磣”。甚至是開播爆出的編劇欠薪指控,雖在你來我往之間淪爲羅生門,也未曾引發大衆市場關注。

市場曾對這部劇抱有較高期待。市場層面,近年來雖然創業劇、年代劇並不是容易討好觀衆的題材類型,但同樣不乏品質黑馬甚至是市場爆款;內容層面,劇集講述的科技工作者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中,摸爬滾打縱橫捭闔的創業故事極具看點,這其中被時代裹挾的人、新老思想的激烈碰撞等天然具有戲劇衝突性。

主創班底來看,導演林柯這兩年交出的作品有《破冰行動》《悍城》等,早期還有《民兵葛二蛋》這樣的豆瓣高口碑劇;對於馮紹峯而言,這也是他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之後的又一部電視劇。換言之,這雖不是頂尖大製作班底,但也保持了不錯的基本盤。

如此《創業年代》究竟爲何難以撬動市場關注呢?失落的市場熱度和口碑還能有絕地翻盤的機會嗎?答案尚未揭開,該劇卻在今日宣佈在9月30日-10月4日停播,剛剛步入正軌的故事要面臨5天的“冷卻期”,也意味着本就不牢固的觀衆基礎或將遭遇二次流失。

踩雷:年代劇+創業題材,最難討好觀衆的組合

一個普遍的認知是,在大衆認知的容易出現爆款劇的類型,主要集中在都市和古裝兩大類上,前者極易戳中情感痛點掀起話題狂歡,後者顯然具有更多想象力,是年輕羣體的最愛;如果從內容層面劃分,那應該還要加上懸疑題材和甜寵劇。但很顯然的是,在“爆款”這個市場概念裏,都完美避開了年代劇、創業題材。

雖然不可否認,近年來市場上也曾推出了《雞毛飛上天》《正陽門下小女人》《大江大河》《老酒館》等口碑與熱度兼具的年代創業劇,但畢竟是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劇集或多或少都曾失意於市場。而對於大部分觀衆來講,年代劇仍然被簡單粗暴得等價爲父母輩看的劇,創業題材更是近年來市場上的口碑災難高發地。

《創業年代》很顯然是朝着頭部市場而來,《大江大河》的成功也給到了市場這樣的信心。客觀來講,無論是主創團隊還是故事初心,這都不是“癡心妄想”,甚至於其背後的出品方武漢傳奇人影視藝術有限公司、北京歡樂源泉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等也是市場爆款製造機,《戰狼》《破冰行動》《國家孩子》等均有口皆碑。

只不過從市場效果來看,《創業年代》仍然犯了大部分年代劇和創業題材都會出現的問題。刨除公關和“黑粉”元素,從其爲數不多的市場反饋中不難發現,濾鏡和配音是劇集最顯著的兩個問題,前者帶來了過度不真實的膚色、也消解了服化道帶來的年代質感,尤以袁姍姍過度時髦和精緻的服飾妝容引發了大衆的反感,雖然其中有人物留學的背景;後者和人物產生的割裂感同樣影響了追劇體驗。

其次人物關係的處理仍停留在套路化中。“老闆一定要和會計談戀愛了”,豆瓣上一條短評如是寫道,說的正是馮紹峯飾演的鄺銘籌和袁姍姍飾演的姚昆,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縮寫,但如果觀衆難以對人物關係、人物命運產生期待,自然也就不會去追劇。在這一點上,《大江大河》的處理顯然更爲高級。

再次,講故事的功力有待提升,很難讓觀衆產生共鳴感、以及和人物共情。故事的背景是80年代的下海潮,映射了一代人的青春,而科技工作者作爲故事主角本該極易引發大衆熱議,但是從輿論來看,不難發現一些“PPT式拍攝”“說明書式拍攝”的質疑,而這些也在嚴重影響觀衆的耐心。

這些國產劇中很常見的問題,或許在都市劇、古裝劇中可以通過話題濾鏡、題材濾鏡消解一部分,但是在年代劇創業題材中只會被持續放大,形成懸浮感和不真實感,嚴重影響觀衆的追劇熱情。《創業年代》應該是一部及格作品,但對於市場而言,想要成爲爆款的年代劇創業題材至少應該是80分的。

轉型首選沉澱演技,年代劇卻不是萬能牌?

今年電視劇市場的高光時刻是屬於懸疑劇的,但電視劇獎項的高光時刻,卻是年代劇給的。前兩天剛剛落幕的飛天獎頒獎典禮上,四個單項獎全部出自年代劇,《外交風雲》編劇馬繼紅、《老酒館》導演劉江、《情滿四合院》主演何冰和《老酒館》秦海璐獲獎,優秀電視劇獎同樣花落《歲歲年年柿柿紅》。

這並不是孤例。稍早前結束的第26屆上海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摘得最佳男主角的陳寶國同樣出自年代劇《老酒館》;尚未揭幕但剛剛公佈提名名單的金鷹獎,最佳男女演員的提名名單上同樣不乏年代劇,《大江大河》《歲歲年年柿柿紅》《老酒館》等皆在其列。

得獎熱的另一面,是這兩年來年輕演員也紛紛將轉型大業寄託在帶有年代感的劇集上。趙麗穎的《幸福到萬家》、唐嫣的《繁花》等背後,都有年代感的元素;當然很難說馮紹峯袁姍姍和《創業年代》的組合是奔着拿獎而來,但其中沉澱演技的用意卻不難猜測。

雖然兩人都不是近年來電視劇市場的活躍兒,但也都曾是紅極一時的“流量代表”,轉型之意在袁姍姍的身上體現的更爲顯著:自從和於正解約後,她一頭扎進了年代劇裏,從《老酒館》《北京以南》到《創業年代》《江山如此多嬌》,都有她的身影。與此同時,關於她演技的詬病也在逐漸減少。

大小熒屏通喫的馮紹峯,演技在線但交出來的影視作品口碑參差不齊,電視劇領域除了和趙麗穎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及早期的作品,他近年來的作品質量稱不上良好;電影領域,雖然有《西遊記》系列和《狄仁傑》系列,但距離他上次拿下百花獎等主流電影獎已經是4年前。

他需要一部作品讓大衆市場再度審視他的演技,兼具創業、獻禮意義的年代劇《創業年代》無疑是一次極佳的選擇。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他的表演稱不上驚豔,更多是中規中矩。而在該劇開播的三天,從百度搜索指數來看,同樣未對他的人氣等產生顯著影響。不過目前人物成長線還未拉開,對他的表演同樣有待觀望。

而從主角人物的演技未能驚豔市場的維度,同樣能夠窺見該劇在劇集品質上的未達到預期。換言之,年代劇或許是沉澱演技的首選,但同樣與劇本故事、演員本身等密切相關,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不會辜負每一份用心,也不會讓優秀的故事被時光所遺漏。

這也意味着,對於《創業年代》來講,一個不容樂觀的現實是,在這個熱度、口碑先行的快餐時代,未能在前三天在大衆市場留下印跡,屬於它的故事講述時間就已經“結束”了,尤其是在歡慶雙節、長達5天的停播之後,基本也打碎了其逆風翻盤的可能。這不是一個美好的結局,但也足夠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