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心中早已經根深蒂固,當八十年代最早一批“丁克”家庭出現的時候,理解的人少,質疑和批評的人多。現在快四十年過去了,最早的丁克家庭也基本步入晚年,那麼,他們現在過得好嗎?有沒有後悔當時不要孩子?

第一種情況:很享受現在的二人世界,不後悔。

柳女士在大學裏就認識了自己的丈夫,兩人一見鍾情,畢業後很快就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雙方的家庭都不殷實,考慮到年輕人要以事業爲重,他們一致決定婚後暫時不要孩子。

“丁克”家庭:梁朝偉夫婦

奮鬥七八年後,雖然還未真正實現財務自由,但他們也算進入了高薪階層,妥妥的中產階級。由於工作十分忙碌,兩人聚少離多,偶爾能拼湊出一個假期,他們都十分珍惜,要麼出國旅行,要麼遊歷國內的名山大川,只羨鴛鴦不羨仙。

這種生活過久了,他們也不覺得家裏有再增加一個人的必要,反而覺得目前的生活自由自在,十分符合理想。在徵得對方同意之後,他們決定實行“丁克”計劃。30多年過去了,夫妻二人幾乎走遍了國內,玩遍了世界,爲自己的人生留下了寶貴而美好的回憶。

柳女士表示,沒要孩子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她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沒什麼後悔的。至於養老,“我們都有足夠的積蓄,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第二種情況:沒有要孩子,成爲終生的遺憾。

張先生與李女士組建丁克家庭的原因比較簡單,兩人都受過高等教育,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響,認爲“丁克”家庭更能保障兩人對彼此的關注,更能保障高質量的愛情生活。同時,由於童年時代的不愉快的家庭經歷,讓他們都對養育兒女十分謹慎,在感覺自己沒有準備好之前,不願意將小生命帶來這個世界。

丁克家庭:周慧敏和倪震

這一準備就準備了快四十年。他們一度也動搖過,尤其在親人朋友聚會的時候,看到他們兒女繞膝的情景,心中也不乏羨慕。在臨近45歲的時候,他們嘗試着想生個孩子,但由於雙方年紀較大,沒有成功。

這個失敗的經歷成爲兩人終生的遺憾。如今他們步入晚年,李女士身體經常有各種毛病,張先生不得不經常帶着她往醫院跑。每次看到陪伴病友的年輕人,李女士就會埋怨張先生:“都怪你當年心太硬,明明想要孩子還撐着繼續丁克,現在累的還不是自己?”

張先生在一邊默默無語。

二人世界的甜蜜

千人千面,但選擇“丁克”的家庭,往往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1、怕影響事業,結果拖到不適宜生育的年紀。

2、爲了自由,不想影響生活質量。

3、雙方由於生理原因無法生育,又不願撫養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4、不願承受懷孕、分娩和養育孩子的艱辛。

5、經濟條件較差,不具備生育孩子的物質條件。

丁克晚年的挑戰

但是不管怎樣,選擇“丁克”的家庭,往往要面對以下的挑戰:

1、是否能夠接受年老時沒有子女陪伴的境況?人老了就是一個身邊認識的人逐漸離世的過程,生活圈子被動縮小。一旦親朋好友日漸凋零,身邊又沒有下一代的陪伴,如此晚年,能否繼續保持愉悅的心境?

2、是否能夠解決自主養老的問題。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你的養老金是否足以在你年老時保證比較體面的生活?除了部分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之外,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很難確切回答。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子女事業有成,晚年的生活是不是也能更有保障呢?

3、是否能夠從容面對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的壓力?

丁克雖然是一種個人的選擇,但在中國這樣傳統氛圍比較濃郁的國度,還是不能爲大部分人所理解。親戚朋友的質疑,父母的反對,這些您是否能夠和諧處理?當鄰居家的孩子成長爲小夥子、大姑娘,向你問一聲“叔叔阿姨好”的時候,您是否能爲自己當年的選擇感到無怨無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