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終清朝一代數不盡的風雲詭譎在歷史的舞臺上湧現,最爲耳熟能詳的便是康乾打造的盛世,爲世人所津津樂道。可世人熟知的,康熙、乾隆之間的雍正帝恰好處於這一過渡時期,可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存在着這樣的一個爭議,那就是雍正帝本不是康熙晚年所選定的繼承人,但憑藉自身的努力,搖身一變,在康熙列位皇子當中脫穎而出,繼承了大清朝的社稷和江山。

可就在雍正繼位之前,康熙帝仍舊給他留下了一句囑託,便是要雍正登基之後,將兩個兄弟殺掉絕後患。一向對父親言聽計從、恭從謙讓的雍正,卻未曾履行康熙帝所遺傳下的命令,反而讓那兩個兄弟過得很好。

受寵若極則必反

清朝,康熙帝一手經營打造了一個巨大的盛世之端,時名爲後世所景仰稱讚,也算是完成了帝王英明流放百世、傳頌一時的美名。可康熙帝雖然是個稱職的好皇帝,做出了巨大的政治功績,可在其人身上依然存留着許多叫人詬病的地方。

最爲經典的是在康熙帝在位期間的中後期,發生了聞名古今的"九子奪嫡"事件,這不僅僅對於整個朝堂政局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衝擊,乃至於影響到了整個清朝的天下走勢。究其根本還是在康熙帝本人擇取承位的選擇上,始終猶豫不決,甚至於的過分期待與鞭策,導致了最終所有的期待事與願違。

康熙帝與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執手相伴經年、感情深厚,可不幸的是赫舍里氏爲皇帝生下子嗣胤礽後便不幸離世了,時年二十一歲。康熙對此意外感到萬分痛苦,可面對人死不能復生現狀,只好將對亡妻赤忱的愛意與留念都傾注於遺子胤礽身上,因而在胤礽纔剛滿一歲的時候,康熙便下詔將其立爲皇太子,並且時常陪伴在身旁,關懷他的成長。

很明顯將其看作了自己日後的接班人來對待。胤礽五歲的時候,康熙便特意修建毓慶宮作爲太子東宮。更加鞏固了太子的地位。

等到胤礽成年之後,展現出了不俗的天賦,不僅文通滿漢,武熟騎射,加之其人更是儀表堂堂、風華炯碩,這叫本來就抱有極大希冀之心的康熙帝如何不喜?於是爲了鞏固皇太子的地位、彰顯權威,康熙特意在冊封太子的時候,破例允許皇太子所用的儀注、規格與皇帝相似。

這無以復加的鐘愛實在是超過了對待其他皇子的關懷,可康熙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在胤礽成長的過程中,也因這些特殊的關照,養成了他桀驁不馴的性格。

讓父子二人漸行漸遠的一次事故,源於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歸途中身體抱恙,居住於行宮中的他十分想念太子,可胤礽見了以往對自己寵愛有加的父親之後,竟毫無憂色,這份涼薄的表現讓康熙帝耿耿於懷;還有一次便是年僅八歲的十八皇子從病重無救而亡,太子胤礽依然波瀾不驚,康熙帝憤怒斥問卻換來的是太子的頂撞之言。

心中的耿介已經種下,隨着時間的流逝,太子胤礽諸般劣跡不斷地從各個渠道傳到了康熙的耳中,反觀他本人卻絲毫不知收斂反省,最終康熙帝實在是忍無可忍,決意廢黜太子。

朝堂之下暗流湧動

從最初抱有最大的希冀於太子一身,卻落得個敗興而歸,怎能叫康熙帝不黯然神傷。可廢掉太子不過是一紙詔書的事情,朝堂所受到的影響卻是無比巨大的。康熙帝身體狀況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當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了,膝下子息繁衍也頗爲繁多,可兒子多的麻煩也體現出來了。那便是到底選擇誰來繼承皇位呢?康熙帝並不着急一時下決定,可是朝堂上的大臣,以及諸位皇子見原先最爲受到寵愛的皇太子都倒臺了,這無疑向他們傳遞了一個信號。

"大位可爭!"

諸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你爭我奪倒是好不快活,可卻是愁煞了康熙本人,於是爲了緩和朝堂動盪的局勢,曾經的皇太子胤礽再次被起復,當然在這其中也不乏老父親對兒子內心懷有的一線私情尚存。同樣的也是爲了促進諸皇子之間的和諧。可經歷過罷黜的皇太子胤礽在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已然不改本性,行爲做事反而更加的瘋癲反常。起初康熙還以爲是太子心性遭受打擊,需要恢復,索性對其一再關懷。

可是皇帝集權下的矛盾本就是層層凸顯的,原有的君主與儲君之間的矛盾並未得到實際的解決,心態爆炸的皇太子胤礽竟然在暗地裏謀劃逆行篡位一事,還被康熙帝發現了,這下怒不可遏的康熙深知父子之間的矛盾終究是無法調和了,於是再度下旨廢太子。面對太子再度倒臺,明眼人都知道這一次太子絕對再度復起之望,爭儲風雲的高潮再度爆發。

造化弄人終不可得

皇長子胤禔,康熙帝諸子當中的長子,可是因母親是惠妃納喇氏身份,只是庶子,其人也因風流倜儻、英姿勃勃,且才華橫溢、武功卓越,深受康熙的賞識與厚愛。康熙帝在對噶爾丹出兵作戰的時候,任命胤禔爲副將軍,隨撫遠大將軍福全出徵。之後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也將胤禔帶在身旁、隨軍出征,可見對其厚愛不菲。

在早年間的諸皇子的冊封大典中,只有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被封爲郡王,皇四子胤禛等人被封爲貝勒。這一舉措無疑使得胤禔心目當中認爲自己的地位除卻皇太子胤礽之外,無人可比。而面對太子之位空懸不決的現狀,胤禔更是信心十足,認爲儲君之選非自己莫屬。於是便主動向康熙帝"請纓"說道:"今欲誅胤礽,兒臣願領,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如此利令智昏的舉措使得康熙帝勃然怒,認爲其人薄情寡義,直接下詔便廢掉胤禔的爵位,將其囚禁起來。餘怒未消的康熙還留下了道詔書:"朕若不諱,此二人斷不可留"。這裏所指的二人,便是皇長子胤禔、皇太子胤礽。

繼任皇位的道路絕不是一片坦途,反而是如臨深淵而行,與猛獸惡鬼爭鬥。經歷過種種的雍正帝在繼位之初,便是擊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即他的諸位兄弟,才得以榮登大寶。可爲何已然除掉其他繼位皇子的雍正卻獨獨未曾履性父親遺詔,將二位兄長胤禔、胤礽處決呢?緣由便在於當時的此二人已經徹底了失去了權勢乃至於一切,留着他們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美化雍正帝的名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