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乾隆朝的權臣,大家可能想到阿桂、劉墉這樣的人;說到乾隆、嘉慶朝的權臣,大家可能想到鉅貪和珅;如果說乾隆、嘉慶、道光朝的權臣,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不過這個人物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曹振鏞。

曹振鏞

曹振鏞,字懌嘉,號儷生,又號秀溪,安徽歙縣人。乾隆朝戶部尚書曹文埴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後。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少詹事、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首席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以平定喀什噶爾功績晉封太子太師,旋晉太傅,並賜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卒諡“文正”,入祀賢良祠。

曹振鏞作爲一個漢臣,能有如此待遇,歷時54年中央政治風雲不倒,通過他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官場的生存之道。

曹振鏞像乾隆朝

曹振鏞是乾隆四十七年的進士,當時曹振鏞年僅二十七歲,古代有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想想那個一聽到中舉消息就瘋掉的范進,不足三十歲就中進士的曹振鏞一定是學識豐厚之人。後來被選爲庶吉士,授編修,成爲國家的後備幹部。十年後,參加翰林大考,雖然只是取得三等,此刻他的父親正擔任尚書,乾隆對其父印象很好,所以加恩特授翰林院四品侍講。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嘉慶朝

嘉慶三年,曹振鏞被考覈成二等,但是他的父親曹文埴去世,曹振鏞丁憂三年之後回到朝中,從通政使做起,歷內閣學士、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等職務。

曹振鏞在嘉慶朝期間並不太多建樹,因爲“多磕頭,少說話”沒有大錯,平穩的一步一步走到權利的中心。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道光朝

嘉慶二十五年,清仁宗突然駕崩,由於嘉慶皇帝走的突然,大行皇帝的遺詔就由託津和戴均元兩位軍機大臣代筆。不過這兩個軍機大臣在起草遺詔中居然提到了乾隆皇帝的出生地。

“古天子終於狩所,蓋有之矣。況灤陽行宮爲每歲臨幸之地,我皇考即降生避暑山莊,予復何憾?”

大概的意思是乾隆皇帝是在雍正皇帝打獵的時候臨幸生下了乾隆皇帝,自己也死在了這個地方沒有什麼所遺憾的。

乾隆皇帝母親出身可能不高貴,不過這種事拿到官方報告中說可就不講政治了。此時劉鳳誥發現了問題,不過劉鳳誥並沒有直接告發託津和戴均元,而是將事情告訴了曹振鏞。曹振鏞將事情向道光皇帝進行告發,道光皇帝在詢問曹振鏞時,曹振鏞對答如流,於是道光皇帝罷黜託津和戴均元,曹振鏞開始掌樞。除了託津和戴均元,劉鳳誥也因爲眼疾告老還鄉。

曹振鏞從此成爲道光皇帝心腹,首席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以平定喀什噶爾功績晉封太子太師,旋晉太傅,並賜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不過曹振鏞於政治真的建樹不多,搞笑事不少,其中有四件比較出名的。

阮元

第一件道光皇帝喜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曹振鏞就帶頭穿起來帶補丁的衣服,有樣學樣,整個北京城舊衣服破衣服居然比新衣服價格還要貴,也算是當時的一個奇談。

第二件道光皇帝在喫飯上也儘可能的縮減開支,最後不喫肉,但是宮內的開支還是不見少,內務府跟皇帝說現在雞蛋十幾兩銀子一個。道光皇帝有一次散朝之後留下曹振鏞問雞蛋的價格,曹振鏞一下子就意識到這是內務府的老爺們上下其手的騙皇帝,於是說這種小事是下人們乾的,自己也不知道。

第三件道光皇帝剛剛執政的時候讓下面事無鉅細的報上來,不過時間一長道光皇帝的體力明顯跟不上工作要求,於是道光皇帝就和曹振鏞抱怨。曹振鏞給皇帝出主意說“陛下可以挑出幾件奏摺出來,重點圈閱錯別字和語法錯誤,這樣大臣們就會謹慎的給皇帝上奏摺了”,道光皇帝聽到之後感覺這個辦法不錯,於是奏摺數量果真下降不少,奏摺裏面也多注重語法和修辭,在文件的實質性上大打折扣。

第四件雲貴總督阮元是狀元及第,在基層歷練也很有能力,道光皇帝打算把他調入中央。不過這樣有能力的人上來對曹振鏞是一個威脅,曹振鏞就想打擊一下對手。有一次道光問曹振鏞對阮元的看法,曹振鏞說“阮大人平時寫字畫畫,吟詩作對,能夠對朝廷有用。”道光皇帝聽到後不是滋味,回頭給阮元安排了一個不鹹不淡的差事。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曹振鏞爲什麼能夠平步青雲,54年官場不倒?答案當然是“多磕頭,少說話”。

少說話不代表不說話,曹振鏞的每次出手都十分準確的拿準了皇帝的癢點和痛點,借皇帝的手鏟除了政治對手。曹振鏞早期在政治上不作爲還能平步青雲,是因爲曹的父親在中央任職,關鍵的時候能夠幫上一把,而且曹振鏞一生沒有離開過中央,在皇帝面前有着充足的存在感。

曹振鏞的事例告訴我們,在中國古代不作爲比作爲更加安全,而且可能得到提升,有老一輩的關照不犯錯就是最大的政績。

不過大部分人都是沒有背景的寒門子弟,都需要一個平臺或者事件來展示自己。殊不知乾的越多錯的越多,可能很多事情都幹得漂亮,不過結果到不了皇帝那,只要幹錯一件事,這個事情就會被無限放大的到皇帝耳中,於是被全面否定。中國古代官場如此,曹振鏞應該是深知其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