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戰爭掃尾階段,國民黨軍連連敗北,在全國形勢已經明朗的情況下,主席率領軍隊主力進駐北京,他對前方戰事胸有成竹,但有一個地方主席只要空閒下來就會在地圖上查看,並且常常對着它滿面愁色,那是什麼地方呢?

這個地方就是蔣介石的故居。當時,第三野戰軍從杭州蕭山一帶出發,直達奉化溪口,而奉化溪口就是蔣介石的老家。作爲國民黨軍的領袖人物,蔣介石曾在下野後,想要從奉化東山再起,那時很多國民黨的要官不斷在南京和溪口之間奔波。主席得知部隊將攻打奉化時,他特意給部長首領打了個電話,電話中主席交代“一定要對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和其他的建築物做好保護工作”。這是一道密令,也是一道死命令。

蔣介石一家在奉化溪口屬於大戶人家,家中光佔地面積高達4800平方米,整個家就是一個建築羣,有大約1850平方米,分爲獨立小樓、報本堂等。原來都是清代建築,有些是在1929年後,由蔣氏子孫擴建而成,是一塊寶地,前有溪流,後有山脈,而蔣介石就出生於此。

當第三野戰軍到達奉化溪口時,士兵們都激情澎湃,因爲他們中有不少人的親人在戰爭中死去,且那些戰爭絕大多數都是因爲國民黨所造成的,好不容易有了可以爲親人報仇的機會,好不容易打到了蔣介石的老家,大家的心情怎麼能不激動呢?

當時甚至有人想不顧一切衝上去爲家人雪恨,但面對主席的電話命令,士兵們還是忍住了自己內心的悲憤。而國民黨是怎麼做的呢?據資料顯示,在解放戰爭時期,有些國民黨會在我軍將領犧牲後,將其屍骨挖出來要挾其家人或者泄憤,與他們相比,我們可以看到解放軍身上有一種寶貴的特質,那就是善良堅韌。

事實證明,我們的解放軍部隊是一支鋼鐵部隊,每個人對主席的命令都是嚴格執行的,最終溪奉化口沒有被戰爭破壞一磚一瓦,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物資料。不知道逃到臺灣的蔣介石,晚年對於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爲有沒有後悔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相信歷史是一個公平的見證者,對於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的一些不恥行爲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誰是誰非,中華兒女心中也自有定數。

相關文章